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铁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路建设项目作为大型非污染型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对其评价体系研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本文就铁路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火车站区生态影响,从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视觉美学和相容性4个评价准则展开讨论,依据不同评价主体的生态环境特点、服务功能和社会特性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铁路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火车站区3个敏感地带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以新建铁路白河至和龙段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为例,对指标体系应用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2.
对应分析方法在地下水环境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应分析方法具有统一性、对称性和互推性等优点,将其应用于地下水环境系统分析中,能更好地从数量众多的环境因子中筛选最重要的因子,以求达到“环境因子结构的最优化”,减少空间维数和简化系统,同时又不损失与地下水环境系统有直接和间接联系的主要信息.对云南省楚雄市地下水环境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环境系统分析中的应用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3.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桥桩基础岩溶处置工程,开展检测分析桥桩桩孔施工过程中冲击破岩地震波传播特征现场试验;研究岩溶空洞及其充填处置后不同地震波传播特征;明确岩溶及其处置效果典型特征。在相同试验点进行地震反射探测岩溶及其处置后状态试验,并在地表已知覆盖型岩溶地区进行地震反应特征试验。在3类测试试验基础上,处理试验数据,从反射波信号特征、同相轴等方面,总结典型岩溶及其处置后地震波现场实时无损检测方法与判别特征。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软土地区高速铁路CFG(cement flyash gravel)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以武广客专试验段为例,基于有限元理论,借助ABAQUS软件,对多个影响CFG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因素对其沉降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确定控制沉降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桩的弹性模量或桩径,桩土应力比均增大;增大垫层厚度,桩土应力比减小;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桩和CFG桩组合时,在CFG桩桩顶的最大沉降为2.01 mm,与全为管桩的情况相比,不均匀沉降减小了46.5%.   相似文献   
25.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步骤,是降低施工过程地质灾害发生、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三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原理,采用地震层析成像及全息岩土成像技术的新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国内应用较少.文中介绍了三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对新建大瑞铁路尖山岭隧道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效果良好,准确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26.
环境激素类物质在饮用水中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激素污染正严重威胁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从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危害出发,针对人体主要接触途径之一的饮用水中甲草胺的去除方法进行了实验和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实际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7.
路基沉降的灰色理论预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灰色理论,对铁路高填方路基的沉降进行预测,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以相同观测时段的GM(1,1)模型为原型,考虑荷载变化,针对地基土体均匀的情况,提出了GM(1,1)修正模型,通过具体实例,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用修正模型预估下一级加载后的沉降,选取适当的沉降变化比进行计算,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小于6%,方法简单可靠,对类似高填方路基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研究目的:岩体中的结构面分布十分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是基于随机假设而进行,却无法分析它们组合分布的特点。本文目的就是通过对结构面混沌特征量研究,揭示出隧道围岩中结构面分布存在一定的混沌特征,从而提出一种新的结构面分布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建立结构面间距、倾向和倾角序列,分别计算3个序列混沌特征量,根据其结算结果判断结构面序列为混沌序列:除定量计算结果外,还可以用功率谱图中的负幂现象、PCA图中的斜率等判断结构面序列具有混沌特征。根据嵌入维和空间延迟对结构面进行相空间重构。研究结果:kolmogorov熵大于0,Lyapunov指数趋于0,关联维为大于3的实数,功率谱图中在低谱部分出现负幂,PCA图具有一定的斜率。嵌入维和空间延迟的计算结果表明结构面可以张成多维空间,嵌入维可取15~19,空间延迟宜取2~6,相空间重构反映了空间分布的折叠和扭曲。研究结论:结构面在空间分布具有混沌特征,且位于混沌边缘。结构面的关联维数与分形维一样也反映了岩体中结构面的分布状态,间距序列的关联维数越大,说明结构面越多,分布越复杂,岩体越破碎。同样产状序列的关联维数越大,说明结构面产状变化越大,优势面方向越多。  相似文献   
29.
深埋隧道岩溶突水灾害的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明确岩溶山区深埋隧道施工突水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给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提供技术基础。研究方法: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宜万铁路岩溶地区的隧道工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的深部岩溶地质特征,岩溶洞穴、管道的形成与地层岩性、岩层构造、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特征等岩性构造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岩溶地貌和地下水条件与隧道突水灾害的关系。研究结论: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工程位置与岩性分异界面、岩层接触界面、褶皱核部转折端、断层等地质因素有密切关系,这些部位是大型岩溶洞穴可能出现的位置,因此隧道线路上这些地质位置也是岩溶突水灾害形成的可能部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山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灾害危险地段的判定原则。  相似文献   
30.
旅客列车垃圾理化及污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旅客列车垃圾的理化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旅客列车垃圾的规范取样方法,测定垃圾的组成,分析垃圾中C、H、O、N、S的含量,测定垃圾的水分,可燃成分及灰分含量的三组分构成及发热量,为探索旅客列车拉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途径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