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3篇
综合类   65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10上海世博会管控区交通管理模式与交通组织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历届世博会不同,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址位于市区中心地带,参观客流将超过7000万人次,一般高峰日日均客流达到60万人次,其中高峰小时20万人次。世博客流必然从城市外围区域向城市中心地带汇聚,且与日常交通的主流叠加、交织在一起(见图1)。  相似文献   
62.
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郊区轨道交通客流的广阔发展前景,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结合客流调研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影响郊区轨道交通客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加强站点周边区域多功能开发,配置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换乘系统,联合公交运营企业构筑一体化城市客运交通模式等郊区轨道客流规模保障策略,扭转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低迷、效益低下、建设经营成效甚微的现状,实现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建设及营运的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3.
上海城市道路分级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小鸿 《城市交通》2004,2(1):39-45
过去10年我国城市路网改善的重点是道路空间尺度,但结构级配失衡的痼疾未能根治.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综合手段,提高道路运行与使用效率,是道路交通系统改善的主要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道路分级体系的比较分析,根据上海城市交通结构的特点,明确各类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面向道路使用性能,将上海城市道路划分为4级7类,确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标准,达到实施交通分流、提高通行能力、改善干道网络交通运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在分析公共中心区的地铁枢纽站换乘特性基础上,综合考虑地铁枢纽站的场所特性,采用大量调查数据对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和陆家嘴地铁站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小陆家嘴地区为例,探讨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换乘方式的改变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作用.小陆家嘴地区应弱化其交通枢纽的功能.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交通流量、密度和速度基本关系式对行人交通流的适用性,采用类比和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行人交通流基本关系式评价方法与步骤.采集了水平通道、楼梯等步行设施行人流量、密度和速度数据,并利用基本关系式进行密度换算,分析了密度实际观测值与基本关系式换算值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固定边界步行设施上的行人交通流,在极低密度和极高密度时,用基本关系式换算参数的误差可高达20%~25%;使用基本关系式还会得到极高密度时行人交通仍能获得较高流量与速度的错误结论,并导致部分高密度交通流数据缺失;行人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式并不严格成立,对于行人通行能力的理论研究,不应采用基本关系式进行参数换算.   相似文献   
66.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会释放潜在的交通需求,车辆减排的净效益与交通拥挤程 度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弹性系数的概念,提出一种考虑潜在交通需求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 对车辆减排的效益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车辆减排的净效益取决于潜在交通需求与单车减 排效率间的平衡;对不同的污染物,车辆减排的净效益呈现不同的特征.此外,本文探究了 私车牌照拍卖政策及快速机动化背景对拥堵缓解后车辆减排的效益影响.最后,定性分析 了城市交通拥堵缓解策略对车辆减排的影响.研究成果对评估城市交通拥堵缓解的车辆 减排净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7.
基于骑行感受的自行车出行品质评价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车者对出行环境的真实感受是评价自行车出行品质的根本依据。选择上海市中心城区32条典型自行车路段进行调研,获取这些路段的物理设施特征与交通流运行特征,通过视频拍摄得到40个视频片段,邀请126名志愿者对视频中呈现的自行车出行品质进行评分。基于此构建基于出行感受的自行车出行品质评价模型,并给出出行品质分级标准。以上海市中心区干路为例进行自行车出行品质评价,仅32%的干路评级为中等和良好,进而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最后,选择上海市一条自行车路段进行出行品质改善示范,验证了出行品质评价模型和分级标准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8.
多人结伴的群体出行是非通勤目的的交通出行中的普遍现象,已有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中通常以出行者个体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决策单元,对于群体出行状况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具有不适应性.以出行者群体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决策单元,基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游客的出行数据,建立了不同群体规模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结果表明,群体出行对于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出行者对交通服务属性的敏感性下降;出行者群体的车内时间价值增加;出行者感知的车外时间当量和换乘惩罚当量上升.  相似文献   
69.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  陈小鸿  胡显标 《城市交通》2010,8(1):44-52,80
目前,中国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日益恶劣,亟须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讨论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及慢行交通保护战略,并从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失、城市交通管理缺乏人人性化评判依据,以及干路机非冲突造成慢行交通安全隐患等角度解读了慢行困境与规划反思。指出明确慢行交通地位、保障慢行安全与便捷、保护慢行活力应成为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目标。据此,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机非分离规划、步行过街设施规划、自行车廊道网规划、宁静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70.
车速离散性是影响城市快速路运行效率与安全的重要特征指标.本文采用上海车牌识别系统采集的个体车速数据,使用车速方差作为特征指标,在随机基本图框架下对车速离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个体车速方差较集计车速方差数值偏大,整体稳定于5~15 km/h;随密度增大而小幅下降,可分为稳定型、递减型、抛物线型和集群型4类. 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辨识了车速离散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车道数和匝道类型等.本文拓展了交通流基本图理论,对提升城市快速路安全和效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