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103篇
综合类   59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研究表明,即使铁路出行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出行方式,许多出行者仍然会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这表明选择铁路出行方式存在一些与费用无关的阻碍因素。本文对有关这些阻碍因素重要性的文献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主要来自英国,但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其他国家。共确认了37种不同的阻碍因素,它们可以被划分为"刚性因素"、"柔性因素"与"互补性因素"。出行者通常不会只考虑其中的单一阻碍因素,而是将这些阻碍因素看成一个整体,由此使得对最重要阻碍因素的确认十分困难。很多情况下,对于某一出行者来说,所有存在的阻碍因素都需要在出行方式转移之前解决。在思考不同阻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后,对克服它们并实现其他出行方式向铁路转移的最有效措施提出了建议。这涉及主要的交通政策,因为它能够为有限的可利用资金确定目标市场,从而影响出行行为并提高出行方式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2.
针对车道变换进程中驾驶员视点转移数据较少的问题,设计了实际跟车数据采集方案,以哈尔滨市小客车和大客车驾驶员作为观察对象,拍摄记录了他们在车道变换进程中的视点变换情况,如注视时间及注视点变化等数据。筛选759次车道变换数据作为有效样本,着重分析了驾驶员各视点停留概率和两视点之间转移概率的分布规律,得到驾驶员在车道变换进程中的注意力分配特性,为制定驾驶员车道变换操作准则和开发车道变换预警系统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3.
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规模进行准确预测,从各接驳方式分担的客流量入手对接驳设施规模预测方法展开研究.在分析接驳设施规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各出入口进出站客流进行观测统计,确定高峰小时集散的总客流量,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和Bayes判别分析2种方法分别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将模型输出的结果与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判定2类模型在不同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上的适用性,进而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高峰小时各接驳方式分担的客流量.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常规公交停靠站、出租车停靠站、P&R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规模预测模型,根据调查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应用这组模型对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中哈达站的接驳设施规模进行预测,验证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道路摩擦系数测定方法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道路路面与轮胎之间摩擦系数影响因素及实验资料的分析 ,讨论了行车速度及道路条件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现有摩擦系数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推荐了国内道路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最后根据观测资料及国外经验值提出了国内采用测试车法评价道路摩擦系数的技术标准建议值  相似文献   
75.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地方公路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地方公路网评价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布局指标和经济指标等四类共13项评价指标,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定义和计算式。  相似文献   
76.
为完善现行标准、规范,满足日趋精细化的工程实践需求,开展了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研究.总结了快速路出入口组合形式与最小间距划分方式,根据车辆变道,提出将交织段进一步划分为合流变道段与分流变道段;以尽量避免分合流车辆对主线交通流干扰为原则,重新建立了不同组合形式下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式.针对快速路主线自由流、稳定流上段和稳定流3种运行状态,考虑匝道车速,分别建立了加、减速段长度计算模型;引入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等待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以变道条件最差为前提,结合主线车道数,提出了车道变换长度的确定方法 ,并据此优化了加速车道、减速车道、车道变换、出口标志识认4类长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三级服务水平下,对应于不同主线设计速度、车道数和匝道设计速度的出入口最小间距推荐值,结果表明,在76.5% 的工况中,推荐值小于规范值;推荐值高于规范值的情况集中于主线设计速度高于80 km/h,单向车道数为4的工况中;对应于60 km/h,80 km/h,100 km/h的主线设计速度,推荐值平均比规范值低160 m,138 m,70 m.与规范值相比,推荐值能满足更为灵活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77.
针对绿灯延长控制策略使公交车辆在交叉口实际可通行时间大于社会车辆的事实,研究了考虑绿灯延长的干线信号协调优化控制模型。在MAXBAND模型考虑公交车运行速度和站点停靠时间的基础上,选择以绿灯起点作为绝对相位差的计算依据,结合最大延长绿灯时间改进对公交车辆的绿波带宽约束和时间-距离的几何关系约束,并使用Matlab求解改进模型相关参数。选取平均排队长度、社会车辆平均延误、公交车平均延误、平均停车次数和人均延误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并使用Vissim软件对其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公交专用道且不考虑车辆排队影响的情况下,改进模型相较于在MAXBAND基础上考虑公交车行驶速度和靠站停车时间模型而言,5个评价指标均至少提升了2.87%;相较于MAXBAND模型而言,由于改进模型未考虑交叉口车辆排队情况,公交车平均延误增加了1.87%,但其他4个指标均至少提升了1.71%。   相似文献   
78.
为探究不同能见度及信息量条件下驾驶人的视觉特性,以城市主干路为模型基础,分别建立不同能见度及信息量条件的模拟驾驶场景。选取21名驾驶人参与试验,运用模拟驾驶试验的方式采集数据,分析不同能见度及信息量条件下驾驶人注视时长、扫视百分比和瞳孔直径变化规律;通过动态分类法对驾驶人视野区域进行划分,应用马尔科夫链计算驾驶人在不同能见度及信息量条件下注视点在各区域间的一步转移概率和平稳分布概率。结果表明:能见度较好时交通标志信息量是影响驾驶人视觉特性的主要因素,在I3条件下驾驶人能够迅速判别道路交通环境中的重点信息;当能见度较差时驾驶人的观察区域由道路远处向近处转移,无法及时搜索远处的潜在威胁,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9.
为了对客运枢纽换乘设施配置合理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客运枢纽换乘走行服务水平研究.选取走行时间作为走行服务水平评判的指标,将走行服务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并给出了基于连续类别评判法的走行服务水平等级阈值确定方法.利用"体验-响应"的换乘走行服务水平评判调查数据,标定了走行服务水平等级的阈值.结果显示,当乘客换乘走行时间低于10 min时,乘客普遍认为走行时间不长,可以接受;当时间大于18 min时,乘客普遍认为时间很长,不能接受.研究表明,连续类别评判法与乘客评判服务水平的心理过程相吻合,适合换乘走行服务水平等级阈值的标定.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混合驾驶环境下交通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自动驾驶汽车在混合驾驶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CNKI核心数据库近24年(1997—2020年)有关自动驾驶研究的文献为研究数据源,从发文年代、期刊来源、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并生成各研究机构间的关系网络图谱及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结果表明:国内近5年自动驾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国公路学报》为发文量最高的期刊;自动驾驶汽车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①目标检测及场景感知研究;②决策与控制;③交通事故责任划定研究。在未来混合驾驶环境下交通管理应结合车路协同、高精度地图技术,从标志标线设计、信号配时优化、路权归属、交通事故责任划定等方面进行研究,使道路运输更安全、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