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路高路堤互锚式薄壁支挡新结构试验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型模拟试验、结构仿真、试验路段试验为依托,介绍公路高路堤支挡新结构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地域3种可能的填料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总结出填料的C、Φ值对拉筋拉力、拉筋应力、侧向土压力、地基土压力、侧向位移等指标的影响。其中C、Φ值的变化对拉筋的拉力及应力基本没有影响,对侧向位移影响不大;但对路堤下部的侧向土压力有较大影响,粘聚力小的土体侧向土压力较大,而路堤上部的侧向土压力不随填料的变化而变化;地基土压力随填料的C、Φ值有较大变化,粘聚力小的土体地基土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结合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实际,简要介绍悬索桥主要试验与研究的项目及试验目的、试验内容和主要试验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岩工程力学性质试验、河工模型定床试验研究、大桥抗风性能研究、主缆及吊索试验、锚改锚固系统试验、钢桥面铺装试验研究、动静载试验研究等,通过对这些试验研究的介绍为悬索桥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公路网主骨架沪蓉国道主干线在湖北境内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是交通部和湖北省"九五"重点工程.批准项目概算总投资8.95亿元,建设工期为3年.1998年2月经交通部批准正式动工兴建.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树脂沥青组合铺装体系(ERS)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有、无铺装层的钢桥面板足尺节段有限元模型,针对不同温度条件下铺装层对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铺装层与钢桥面板的协同受力之后,U肋与顶板焊接细节4个疲劳易损部位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实际,介绍大跨度悬索桥工程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编制及标准编制的技术线路、主要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周昌栋  宋官保  李先金 《公路》2001,(12):104-106
结合宜昌大桥工程实际,从工程合同段划分,机构设置与监理模式,制度建设与激励机制直接影响和决定工程管理的效果等方面探索大跨度悬索桥工程管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满足要求,以某长江大桥桥塔长50m的2.8m钻孔灌注桩为背景,借鉴地基处理中的注浆压浆工艺,提出一种适用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桩底沉渣层高压注浆处理法。该方法首先对施工完成后的基桩进行钻芯取样,准确判定桩底沉渣的厚度和缺陷范围;然后进行取芯孔孔口管的埋设、桩底高压水切割、桩底冲洗;最后采用二次注浆法进行桩底高压注浆处理,第一次采用单管注浆与四管注浆,第二次采取四管注浆。对高压注浆处理后的基桩进行钻芯取样,检测发现,沉渣层岩样完整,与下基岩结合良好,满足设计及规范对桩底沉渣厚度的要求,说明该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9.
庙嘴长江大桥是宜昌城区的一座特大跨江桥梁,跨越长江和长江支流——三江。针对该桥区域内水文、地质、通航和环保等要求,对桥位、桥型方案、跨径等内容进行比选,提出可行性方案。分析3条初步线路走向,西陵二路线位两岸接线情况较好,能较好地替代坝顶公路,工程实施难度较小,作为推荐线位。对跨越长江的大江桥、跨越三江的三江桥桥型方案进行比选,大江桥采用悬索桥,对航运无影响,桥型与当地环境协调,两岸接线线形较好,且悬索桥设计、施工经验成熟;三江桥采用斜拉桥,与大江桥桥型相呼应,主城区上桥匝道可下穿主线,施工便捷。为降低对长江中华鲟的影响,大江桥主跨径定为838m。三江航道为通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主航道,跨径确定为210m。最终庙嘴长江大桥采用主跨838m单跨钢-混结合梁悬索桥+主跨210m中央索面高低塔斜拉桥方案。经济评价分析显示,庙嘴长江大桥社会效益良好,项目可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中提出了几种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砼嵌挤块路面结构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面层的施工方法,并对各结构层,特别是面层材料提出了比较具体实用的技术指标。通过试验路近一年运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