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3例巨大斜坡肿瘤伴有球麻痹及不全高位截瘫,分别采用经颞枕底,经口咽,经额颅底斜坡入路施行全或次全切除肿瘤,效果良好,平均随访2.8年。如何根据每个病例选择好手术入路,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活性在脑血管痉挛(CVS)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与模型组(CVS组,20只),CVS组又分为1、3、5、8 d组,每组5只。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血管造影观察基底动脉(BA)痉挛,放射免疫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蛋白激酶测定法动态测定血浆内皮素和兔BA管壁PKC活性。结果枕大池2次注血法可以成功构建脑血管痉挛模型,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模型组血浆中内皮素含量和BA壁内PKC的活性均明显升高,且在5 d组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C活性与CV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机械性大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动物模型。方法 对 1 0例正常 2 1 0~2 4 0 g雄性SD大鼠的大脑皮层厚度和第V层神经元深度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决定三组不同的横切深度 (每组用SD大鼠 8只 )。在立体定位下进行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 ,观察动物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1 7d后取脑进行切片和染色 ,对横切深度进行测量 ,并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 2 1 0~ 2 4 0g雄性SD大鼠大脑皮层厚度为 ( 1 85± 0 1 2 )mm ;第V层神经元深度为 ( 1 1 7± 0 0 5 )mm。对同一预定深度所获的实际深度之间最大相差 1 60 μm。三个损伤组实际深度与预定深度差值的绝对值 |d|分别为 ( 5 0 1 7± 2 6 2 0 ) μm、( 4 6 68± 32 84)μm和 ( 4 8 70± 2 9 76) μm ,最大 |d|值为 90 μm。在损伤深度分别为 2 0 0 μm、40 0 μm和 60 0 μm时 ,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 ( 4 2 5 5± 5 1 0 ) %、( 68 96± 5 2 1 ) %和 ( 74 5 2± 5 37) %。结论 该模型模拟了多种脑白质病变导致轴突损伤的共同特征 ,重复性好 ,是进行脑轴突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研究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及其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了67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MP-2蛋白表达增高而TIMP-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MMP-2及TIMP-2对胶质瘤恶性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血管痉挛与内皮素 1 (ET 1 )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颅脑外伤患者于伤后不同时期 (伤后第 1d ,第 5d和第 1 4d)分别采集静脉血、脑脊液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 - 1浓度 ,伤后第 5d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观察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否。结果 血浆与脑脊液ET 1水平变化呈平行关系。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浆、脑脊液ET 1水平明显高于脑血管无痉挛者 ,脑血管痉挛程度越重 ,ET 1水平越高。结论 血浆与脑脊液中ET 1水平升高可引起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myc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的C-my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myc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脑胶质瘤细胞的胞浆或胞核中,其表达强度与脑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C-myc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比也随之逐渐增加,各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myc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呈过度表达,并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能否在不停用甘露醇的情况下防止甘露醇性肾损伤的发生.方法 30只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预防组[200g/L甘露醇2g/kg+多巴胺4.6μg/(kg·min),2次/d];未预防组(200g/L甘露醇2g/kg+生理盐水,2次/d).每天给药前,于耳中动脉抽血2mL检测血Bun、Cr、Na+和K+浓度,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变化.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兔肾脏制成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①血Bun、Cr浓度的变化:对照组使用多巴胺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未预防组、预防组分别于第8天、第9天开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5);预防组与未预防组比较,第1天至第9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第10天起未预防组浓度明显高于预防组,且呈上升趋势(P<0.05).②血Na+、K+浓度的变化:对照组血Na+、K+使用多巴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未预防组和预防组均有血Na+逐渐降低、血K+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未预防组第12天开始变化速度加快,而预防组变化则较慢.结论 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是防止甘露醇性肾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外伤性脑腔隙梗塞 (TCLI)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 总结 5年期间收治TCLI患者 32例 ,全部病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本组男性年轻患者发病率高 ;发病时间以受伤至出现症状和体征为伤后 2h至 1 1d内 ;病变部位在基底节区者 2 9例 ,多发数个病灶者 1 4例 ;梗塞面积为 0 .5cm× 1 .0cm× 2 .0cm大小不等 ;预后为治愈 2 4例 ,轻残 6例 ,重残 2例。结论 对TCLI只要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其优缺点。方法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各种病变69例,其中垂体腺瘤6例,蛛网膜囊肿21例,脑积水18例,透明隔囊肿6例,颅内表皮样囊肿8例,血管网织细胞瘤9例,颅内多发性转移瘤1例。结果6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或好转,头颅CT、MRI复查颅内病灶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内镜对于颅内多种病变的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和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是目前微创神经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Thebraintypecreatinekinaseisoenzyme(CK BB)incerebrospinalfluid(CSF)hadcloserelationswithheadinjury ,whichhadattractedpeople’satten tion[1] .However,therewerefewstudiesaboutthedi agnosisonheadinjuryvalueofCK BB ,andprogno sis .Inordertostudythediagnosisandpro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