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18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9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公路景观再造技术又是将这一工作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本文从园林美学出发,系统的介绍了公路景观结构、前期准备工作及各种实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新型废料——增钙渣和增钙粉煤灰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分析,证明其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双掺该材料的水泥混凝土的力学强度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强度性能的因素。采用快冻法等规定的试验方法验证了双掺混凝土的抗冻、收缩、抗磨耗等路用耐久性能。对双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机理进行了级配调整、改善界面性能、孔结构等3方面的理论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掺增钙渣、增钙灰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抗折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达到重交通等级公路要求,抗冻性能、收缩性能与普通砂混凝土相当,抗磨耗性能超过了普通砂混凝土,证明双掺此种材料的水泥混凝土可以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以宝成线德阳车站信号改造工艺为例,分析和探讨“扩能改造”信号设计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对发车进路信号设计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统计旅游交通的客运量,分析公路交通运输需求,优化运输组织,合理构建“快进慢游”综合交通旅游网络,研究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游客识别与出行轨迹匹配方法。通过划定景区边界,设置停留时间阈值,识别手机用户的游客身份;同时,借助地图工具批量计算信令发生位置间的出行路线与行程时间,匹配实际公路网。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信令数据能呈现手机用户的出行轨迹,且信令数据的位置轨迹与公路线位走向结合密切。在人们越来越依赖地图导航软件规划出行路径的背景下,利用该方法能更准确地识别景区游客并估计游客往来景区的出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选择外掺剂来提高二灰碎石基层早期强度,达到延长年内二灰碎石的施工期限、缩短总工期的目的,对于冬季寒冷地区修建公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生态防护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针对高等级公路建设边坡生态防护方面的实用技术研究也少有报道,尤其缺乏可以借鉴的东北山岭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成型、实用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本文仅就我省高等级公路挖方路段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给予简单的概述,以其为建设和管理部门提供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城市客运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综合客运枢纽服务水平,适应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发展趋势,从“设施设备、客流组织、换乘效率、换乘服务”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服务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旅客换乘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旅客换乘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衡量综合客运枢纽的旅客换乘服务水平,并对综合客运枢纽的换乘衔接、交通组织、换乘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为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服务水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力、化工行业的技改,排放的灰渣出现了一种新的材料——增钙渣、灰。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作为一种新型的建材显露出各种优异的性能。通过对掺有增钙渣、灰的水泥混凝土的各种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其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的改善,掺加增钙渣、灰是提高水泥混凝土性能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技术经济的角度,以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讨论了道路工程分期修建的规模标准和技术措施,分期修建的基本条件和经济年数。  相似文献   
10.
水淬矿渣是一种工业废料,将它磨细后掺入混凝土可替代一部分水泥。本论文依托科研课题《季冻区水泥砼路面耐久性研究》的中间研究成果,从机理上解释了磨细矿渣在路面混凝土中应用的优越性。通过对磨细矿渣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的试验分析,证明了磨细矿渣是一种可行、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并可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掺和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