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深层淤泥质土中插打排水板无法留板的机理,采用注水辅助插打塑料排水板技术特点,并对设备改进、施工工艺、适用范围及工程实例做简要介绍,说明该方法具有施工工期短、质量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的优点。在后续施工项目中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论创新,注水辅助插打排水板的施工方法必将在深层淤泥软基处理工程中得到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鼎  黄维  时永鹏 《船舶工程》2015,37(S1):42-44
以大型集装箱船常见的剪力墙式绑扎桥和A型斜撑式绑扎桥为研究对象,基于通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PATRAN/NASTRAN及CCS规范的相关要求,对两种绑扎桥的结构强度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型式的绑扎桥在结构强度方面相差不大,相比而言,剪力墙式绑扎桥略优于A型斜撑式。  相似文献   
3.
张鼎  时永鹏  陈忱  黄维 《船舶工程》2017,39(6):33-36
本文以固定装载型式导轨和混合装载型式导轨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集装箱装载工况对导轨强度、刚度的影响,同时在相同集装箱装载工况下,对不同导轨的强度、刚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可为集装箱导轨的设计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引言: 该文论述的是包含有若干机动节点计算机辅助通讯网络管理的进展,其主要内容有:典型的管理系统的基本设备;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从BRUN管理信息系统和Ptarmigan系统计算机控制直到MRS网络管理处理系统;当今的管理设备的状态;当今民用系统间的关系;近期、远期的未来课题,及第4代计算机语言的影响和人工智能问题。  相似文献   
5.
复杂载荷作用下潜艇结构疲劳裂纹扩展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鼎  黄小平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2):11-16,21
统一疲劳裂纹扩展模型是课题组在McEvily模型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将疲劳裂纹扩展的3个扩展区域统一起来,并能解释更多的疲劳试验现象.本文介绍了统一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将此模型与焊缝焊趾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结合起来,探讨复杂载荷作用下潜艇结构疲劳裂纹扩展预报方法.将服从Weibull分布的随机载荷系列编排为升序、降序载荷谱及随机载荷谱,预报潜艇锥柱结合壳焊缝焊趾处表面裂纹在3种载荷谱下的疲劳裂纹扩展情况,并分析随机载荷谱下载荷次序效应及初始裂纹尺寸对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载荷次序效应对潜艇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很明显,且合理的确定初始裂纹尺寸对潜艇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管式、桁架式和前桅兼作透气桅3种透气桅型式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前桅兼作透气桅系统设计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包括透气系统、前桅系统和有限元计算等.以一艘23 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前桅/透气桅系统为例,介绍桅体强度和振动有限元计算分析的基本思路,供其他船型的透气桅系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绑扎桥是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关键设备,其合理选型及设计关系到甲板上集装箱的堆装能力及系固安全性,以堆重指标、航线要求、集装箱布置为设计出发点,分析绑扎桥各个设计要点的关键因素,基于有限元方法进行绑扎桥的强度计算分析,探讨绑扎桥高度增加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为在制定系泊方案时合理考虑缆绳张力和船舶位移优化控制,使用与MEG4原则相符的系泊计算软件,考虑预张力从0%~60%的变化范围,计算预张力、缆绳最大张力和船舶位移,分析变化趋势、极值点、拐点特征及缆绳刚度和环境载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的预张力值,使缆绳最大张力达到最低;船舶位移曲线存在拐点、在拐点之后船舶位移不再随预张力的增大而显著降低;最优预张力和拐点位置与缆绳刚度基本无关,但在环境载荷增大时建议增大缆绳预张力。  相似文献   
9.
电磁永磁混合磁悬浮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究电磁永磁混合型EMS磁悬浮列车的悬浮控制问题.根据控制指标要求设计零功率控制器.内环采用次速电流环,外环采用自适应PD环,它能保证系统在全质量范围内悬浮性能保持一致。仿真及试验表明.增加自适应机制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在质量改变时表现出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锚系设计验证方法采用二维图纸输入结合木模拉锚的试验模式,针对其中存在木模修改费时且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探索基于三维模型输入结合3D打印技术的锚系设计验证方法,总结锚系部件3D打印的基本工艺,并对3D打印的部件进行拉锚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锚系设计验证可行,可提高试验的效率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