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在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工程地质勘探中,通过研究地震反射波法的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利用物探手段有效地解决海底隧道的工程地质问题,减少水上钻探的昂贵费用并缩短勘探工期。研究结论:在资料采集中,施测时间选择在海域平潮期间;在资料处理中,需把非规则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转换成规则观测系统,通过加密速度分析点,提高资料处理质量;在资料解释中,归纳出时间剖面图中不同地质情况所对应的特征:淤泥较厚地段,海底界面反映为连续性好、频率高、能量低的反射波组;存在覆盖层时,显示为3个连续性较好的反射波组,无覆盖层时,显示为2个连续性较好的反射波组;存在裂隙或岩脉时,反射波组发生断开或上下位移。  相似文献   
2.
在该船艏侧推装置区域设计图纸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了修改设计、放样及样箱钉制,所采用的水滴形设计满足了实用、稳定、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船体分段数控胎架一次切割成形、划线拼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某型船的舷侧门设计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主要介绍放样QC小组通过攻关活动,消除了舷侧门线型曲率对结构展开带来的不利影响,解决了工装胎架的定位问题。使舷侧门更具密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某型船球鼻艏BB分段首次实现数控放样为例,就运用KCS建模,推进船体造船系统辅助设计放样完成球鼻首线型三相光顺,改变传统手工放样模式作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6.
造船企业是用钢大户,钢材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自然不言而喻。如何减少钢材的浪费,提高钢材的利用率一直是造船企业关注重点。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方面,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都可大有作为。放样部门作为公司钢材配发主要责任部门,自然可以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企业从源头上减少钢材的浪费现象,提高钢材利用率。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此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首次独立自行研制钛合金球鼻艏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船舶的质量重心、提高航速,某型船上层建筑首次采用铝合金材料。以往铝合金材质的上层建筑与钢质主船体采用铆钉连接,现已逐渐被钢铝过渡接头所替代,其优点为采用焊接工艺、水密性好、耐腐蚀,还使得建造工艺大为简化,但在实际建造中出现了钢铝过渡接头分层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船舶质量。对此,阐述如何从钢铝过渡接头特性出发,对钢铝过渡接头分层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钢铝过渡接头之间的焊接接头连接形式以及钢铝过渡接头与钢质主船体、铝合金上层建筑的连接形式进行优化;控制钢铝过渡接头焊接时焊点的厚度,焊接时不超过钢铝复合界面,且焊接点与钢铝复合界面的距离>3mm;控制复合界面临界温度,焊接过程中界面温度应低于临界温度,并留有安全裕度。通过优化钢铝过渡接头连接结构形式及焊接工艺规则,掌握了解决钢铝过渡接头分层原因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船舶的质量重心、提高航速,某型船上层建筑首次采用铝合金材料。以往铝合金材质的上层建筑与钢质主船体采用铆钉连接,现已逐渐被钢铝过渡接头所替代,其优点为采用焊接工艺、水密性好、耐腐蚀,还使得建造工艺大为简化,但在实际建造中出现了钢铝过渡接头分层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船舶质量。对此,阐述如何从钢铝过渡接头特性出发,对钢铝过渡接头分层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钢铝过渡接头之间的焊接接头连接形式以及钢铝过渡接头与钢质主船体、铝合金上层建筑的连接形式进行优化;控制钢铝过渡接头焊接时焊点的厚度,焊接时不超过钢铝复合界面,且焊接点与钢铝复合界面的距离>3mm;控制复合界面临界温度,焊接过程中界面温度应低于临界温度,并留有安全裕度。通过优化钢铝过渡接头连接结构形式及焊接工艺规则,掌握了解决钢铝过渡接头分层原因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EFSHD系统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自行开发设计的船体设计系统。在该公司某型船的建造过程中首次试用了这套系统,在试用过程中我们对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研究。为该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本文对此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