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新一代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ACTRA)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国内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模块化设计的结构特点,重点对系统的控制优化算法进行了研究,对Sy nchro仿真软件在ACTRA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类似区域交通系统的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郑东新区CBD副中心为例进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采用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建设分层次的地下道路系统、分级换乘体系及慢行系统,构建公交优先、立体换乘及人性化系统服务的发展模式,对于区域的开发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核心区建设地下道路被广泛认为是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缓解区域停车难题的有效方法。本文以郑东新区CBD副中心中环地下道路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自身的规划特点,吸取地下道路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炼出规划建设阶段需重点考虑和解决的系统建设标准、通行能力匹配、与建筑开发相协调及市政管线相协调等问题,同时考虑地下道路规划要素人性化和运营管理节能化,为同类项目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交通延误主要发生在道路交叉口处,该文以北京中关村一桥交叉口为例,通过Synchro仿真软件评价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状况,优化路口信号配时能够达到缩短延误时间,同时针对饱和交通流情况,通过路口拓宽增加进口道通行能力,通过两种方式的综合作用对交叉口的拥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ACTRA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控制策略,并对该控制系统几种主要的系统功能以图形界面形式进行了描述.对此系统目前在北京市的初步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路段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效果评价.提出了ACTRA系统应该如何与路线诱导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方案协调,并使交通控制中心在诱导条件下实现交通控制子区自动划分的构想,以便更好地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6.
使控制区域能够适应交通流的不断变化,做到控制区域的自行组合、拆分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方式.本文提出一种以静态区域控制为基础,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判断标准,实现动态分区控制的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仅仅靠改变控制策略、引进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不能对解决交通拥堵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以控制子区为控制的基本单元,结合可变信息情报板(VMS)的合理安装来疏导交通流,可实现车流在路网间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仅仅靠改变控制策略、引进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不能对解决交通拥堵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以控制子区为控制的基本单元,结合可变信息情报板(VMS)的合理安装来疏导交通流,可实现车流在路网间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9.
信号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的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叉口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目前解决交叉口拥堵所采取的措施使信号周期时长过长,路口延误增加、油耗增加、城市环境污染加剧。该文的出发点在于探索直行车道在路口的利用率提高的方法,初步分析直行待行区的设置方法和设置长度,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比了直行待行区设置前后的交通效益指标。结果表明:合理设置直行机动车等待区可以缩短周期时长,减小车均延误,提高进口车道的利用率,充分利用交叉口的时空资源。  相似文献   
10.
交通控制区域动态划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动态划分交通控制子区的方法,基于饱和度、周期和交叉口间距的划分原则,确定控制子区,又引入了交通网络可靠度,并对其进行评价和筛选,从而确定最终的交通控制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