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31篇
  免费   8164篇
公路运输   48513篇
综合类   48221篇
水路运输   45163篇
铁路运输   27927篇
综合运输   8271篇
  2024年   396篇
  2023年   940篇
  2022年   4640篇
  2021年   6987篇
  2020年   4928篇
  2019年   2546篇
  2018年   2725篇
  2017年   2847篇
  2016年   2687篇
  2015年   4226篇
  2014年   7494篇
  2013年   10654篇
  2012年   12550篇
  2011年   13460篇
  2010年   13930篇
  2009年   14203篇
  2008年   13698篇
  2007年   15066篇
  2006年   13869篇
  2005年   10784篇
  2004年   4217篇
  2003年   2580篇
  2002年   1919篇
  2001年   2577篇
  2000年   2727篇
  1999年   1078篇
  1998年   609篇
  1997年   511篇
  1996年   590篇
  1995年   508篇
  1994年   400篇
  1993年   272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32篇
  1975年   27篇
  1974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张合沛  陈馈 《隧道建设》2022,42(1):41-47
为保证隧道施工多源异构设备数据的有效采集,针对施工群组装备运行数据特征,开展散布、异构设备数据的并行采集方案及技术研究; 在先行构建出数据采集系统框架、采集实施流程的基础上,针对设备多维、连续数据生成的特点,开展基于流数据管理(stream-based date management, DSM)的技术方法探究; 通过构建多并发数据采集(forward-oriented optimal concurrency control, FOCC)系统,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集采、并采。通过重点对前向乐观并发数据采集管理、采集设备自动组网技术方案进行研发实践,研发多协议集成、多接口并发采集、自组网、自主发送的“数据采集终端”,成功实现了龙门吊、泥水分离系统等隧道施工装备运行数据的实时提取。研究证明,提出的多数据并采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多源异构数据采集问题。  相似文献   
2.
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领域的发展方向,且高校逐渐与企业合作,建立智能汽车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现阶段,校企合作深度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利于为智能汽车领域输送更多的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智能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详细阐述智能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当中,明确提出了开启"1+X"的证书制度,其主要目的是要利用把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行有效融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新能源车技术专业作为实例,对"1+X"制度进行积极地探索,找到培养高品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新方式,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师资力量等各方面进行探索,为"1+X"课证融合的有效开展寻找高效途径,从而提高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公司的发展战略要求,需要打造一款高性能、运动操控性车型,为提升该款乘用车DCT车型的动力性和操控型,分别从车辆的起步、加速过程的扭矩发挥和换挡结束的扭矩恢复、换挡过程的扭矩交替时间和转速同步时间、换挡线加速度和动力升挡换挡线及硬件五个方面进行优化。论文对该车型的起步加速过程以及换挡过程的扭矩控制进行详细分析,并将五个优化方向分解为13个子项,分别对各子项优化效果进行分析,通过INCA软件对车辆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经过实际道路测试满足了目标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   
5.
韩战伟  刘迪  成益品 《隧道建设》2022,42(Z1):480-485
为解决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岛隧结合部E1管节顶部减载沉箱基床整平施工中,因潮位低、流速大、施工条件错综复杂造成的水下人工整平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研究开发挖掘机搭载GPS等自动定位测控系统进行减载沉箱碎石基床整平。该系统通过GPS、双轴倾斜仪计算获得驾驶室的位置、姿态,再通过各个摆臂上的单轴倾斜仪计算获得各个摆臂、挖斗的位置和姿态,以指导驾驶员进行基床整平施工。采用该系统对碎石基床整平后,碎石基床高程验收最大值为+4.2 cm,最小值为-3.5 cm,达到了设计及施工要求,提高了碎石基床整平精度。  相似文献   
6.
陆泓  刘红军  刘克伦  杨超 《公路》2022,67(3):48-53
为探究正负压耦合效应对软基堆载临界高度的影响,依托珠海西部城区某软基处理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首先对天然软基上堆载高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然后采用稳定性控制指标,设计了不同真空预压时长,探讨其对堆载临界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预压时长与堆载临界高度成正相关,前期真空作用对堆载临界高度提升明显,但真空预压5 d后,真空预压时长对堆载临界高度提升并不显著。基于该研究成果,有助于设计与施工单位合理选取堆载时机,节省工期。  相似文献   
7.
8.
为提高城市地铁网络客流分布预测的准确性,结合乘车阻抗、进站候车阻抗和换乘阻抗等出行阻抗建立综合出行阻抗函数,基于阻抗函数对有效路径集进行搜索与筛选,建立基于综合出行阻抗的多路径客流分布计算模型,并设立换乘惩罚系数对不同路径的客流分配进行合理修正.以深圳地铁新开通的11号线为契机,结合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分析网络客流分布的变化.结果 表明:新开通的11号线使各线路中的换乘客流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增加了乘客出行的可选路径,且11号线车站附近形成新的人口及岗位聚集圈,进一步增加了11号线自身的客流,使得线网客运总量增加,与实际运营中的客流特征相符,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10.
张驰  李永春  吴斌  李枭 《公路》2022,67(3):1-10
为分析高速公路多心卵形曲线路段的行车风险,依托西部地区5条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数据资料,选取平面设计指标和车速作为行车风险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UC-win/Road软件进行驾驶仿真试验;以车辆横向轨迹偏移值期望作为评价指标,基于数理统计理论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建立多心卵形曲线路段行车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圆曲线半径组合方式、车速、中间圆曲线半径、回旋线参数与半径比值和相邻圆曲线半径比值的影响显著性逐渐降低;当车辆横向偏移值期望大于205 mm时,可认为该多心卵形曲线路段处于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