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绵羊外周血白细胞与山羊脾细胞转移因子在体外共同培养,在不同抗原存在下刺激被转移因子致敏的白细胞,以间接法测定吞噬细胞释放超氧离子的相对水平。结果:经HBV-TF致敏的吞噬细胞在HBsAg存在时,超氧离子的释放水平显著高于非特异性转移因子组(P<0.001).两种转移因子作用组白细胞在无关抗原存在下超氧离子的释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原特异性玫瑰花结试验对比研究HBV-TF、N-TF及TMP的生物活性及抗原特异性。实验发现经HBV-TF作用的绵羊淋巴细胞与HBsAg包被的绵羊红血球形成的抗原特异性玫瑰花结阳性率最高,为4.5%,而经N-TF及TMP作用的绵羊淋巴细胞仅形成极少的玫瑰花结,分别为0.35%和0.33%与HBV-TF作用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应用山羊免疫脾细胞透析液,普通脾细胞透析液及生理盐水,分别注射3组健康同种山羊。实验前、后经颈静脉采血,对3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发现免疫脾细胞和非免疫脾细胞透析液均能显著提高山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P<0.01):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比例无明显影响(P>0.05);免疫和非免疫脾细胞透析液在提高山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EHF特异性IgM抗体的ELISA间接法,在临床诊断应用中分别对耳血及静脉血清进行了平行检查,并与IFAT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例临床诊断为EHF患者耳血中ELISA—IgM阳性率为100%(19/19),IFAT—IgM阳性率为89.47%(17/19),且ELISA耳血IgM抗体滴度>IFAT耳血IgM抗体滴度者为68.47%(13/19)。实验发现,耳血ELISA—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静脉血清ELISA—IgM抗体滴度4倍者占73.68%(14/19)。作者认为,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较好,操作简便,只需要采用耳血就可以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目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免疫山羊,制备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HBV—TF),并将其用于同种山羊,以~3H—TdR掺入试验及放免法检测实验动物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检测了实验动物的外周血象。实验证明:HBV—TF具有传递细胞免疫的功能,使实验动物针对HBsAg皮试阳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增强。HBV—TF能去除HBsAg对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有提高动物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HBV—TF对动物体液免疫无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硫酸鱼精蛋白沉淀和蔗糖垫层超速离心,从感染鼠脑中纯化HFRSV抗原,纯化抗原用HRP标记,成功地建立了采用酶标记HFRSV抗原的IgM抗体捕捉ELISA法,即直接ELISA法,检测HFRS患者血清特异IgM抗体。与已报道的采用酶标记HFRSV IgG的IgM抗体捕捉ELISA法相比。二法敏感度相似,但直接ELISA法可减少一步免疫反应,并能完全避免类风湿因子的干扰。应用直接ELISA法检测临床诊断的HFRS患者血清87份,其中早期患者(1~5病日)血清37份,特异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5%和91.8%。我们认为酶标记抗原直接ELISA法为HFR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为特异、简便快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