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46篇
综合类   45篇
水路运输   40篇
铁路运输   35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在Donnell理论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某型玻璃钢浮标拖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首先,采用Donnell理论分析了经简化处理的拖体主体的稳定性,以此建立选择壳体参数的理论依据。接着,采用ANSYS软件对浮标拖体结构进行了一系列方案计算。综合考虑重量、强度和稳定性三个因素,分别变化了材料铺层方式、壳体厚度以及肋骨尺寸等参数,最终得到了符合设计要求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地铁平面联系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左智刚 《铁道勘察》2012,38(4):14-16
为了确保地铁施工测量的顺利进行,地铁暗挖和盾构区间隧道测量控制要求十分严格。结合某地铁工程实际,对竖井平面联系测量方法做了详细的论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复合支护机理的FLAC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 ( FLAC)模拟研究了软岩隧道受力变形特征和围岩收敛曲线 ,并分析了复合支护结构中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软岩隧道开挖和一次支护后围岩支护压力随拱顶位移增加而连续减小 ,预测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隧道拱顶。但是 ,在同样支护压力下 ,考虑软岩流变特征的收敛曲线的拱顶位移要大得多 ,必须及时设置二次支护。另外二次支护结构还将起到承受流变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安装压浪板会在游艇艉部形成局部高压区,产生附加水动升力从而改变游艇的航行姿态,并影响游艇的阻力性能。采用半理论半经验方法分析安装压浪板前后游艇的姿态及阻力变化,研究压浪板对游艇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以及二者之间的匹配关系;获得压浪板最佳尺寸及安装角度的计算方法。结合方艉尖舭型游艇实例,验证压浪板在工程应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计算分析了平原水网区1级以下公路的病害问题。研究认为,重载交通、不合理的路面结构、较低的路基高度、较高的地下水位,是平原水网区1级以下公路早期病害的关键原因。采用多孔隙骨架密实型水稳碎石基层,或水泥石灰土碎石基层,可有效延长路面结构疲劳寿命。沥青碎石基层并不是最理想的基层结构。考虑重载交通的影响,粉性土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应在2 m以上。当路基高度难以满足要求时,应加大地基的处理深度。高地下水位对基层和底基层,尤其是对底基层的疲劳寿命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支浩迪 《路基工程》2014,(1):117-120
在桩基桥墩基底摇摆隔震中,提出一种增加柔性耗能防撞装置设计方案。当罕遇地震发生时,桥墩在与基础分离处发生摇摆,与设计的防撞装置发生碰撞,延长了系统的撞击时间,使撞击力下降。利用多个钢绳柔性防撞圈同期作用的动态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对防护围刚度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发现在撞击防撞装置的过程中,前期为部分防撞圈发挥作用,后期为全部防撞圈发挥作用,且“同期作用历时”越短越好。分析结果表明,降低防撞构件的初始刚度,可延迟最大撞击时间,同时可减小最大的撞击压力。  相似文献   
8.
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内部滑移破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规范要求对抛石基床的顶面和底面进行水平抗滑稳定性验算,而不考虑抛石基床的内部滑移破坏情况.当基床较薄时,这样的规定可以保证抛石基床的安全性;当抛石基床比较厚时,基床后侧水平土压力作用不能忽略,基床内部可能会存在水平滑移面.通过模型实验和有限元软件PLAXIS的数值分析,证明了厚基床内部存在滑移面,建议在验算基床抗滑稳定性时要考虑基床前后土压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压实过程中的黏弹塑性变形特性及其变形机理,结合现场路面压路机的施工工艺参数,采用万能试验机压缩试验模拟该混合料的压实过程。针对试验循环荷载力学响应曲线变形特征,引入有效平均应力构建混合料压实变形的Bodner-Partom本构模型。通过对应变-时间的非线性拟合识别出该混合料的B-P模型参数值,进而揭示压实过程中混合料的黏弹塑性动态流变特性及变形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压缩试验可充分反映混合料压实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变形特性;随着循环荷载次数的增加,混合料塑性和黏塑性变形减小而弹性和黏弹性变形增大。据混合料复压阶段的黏塑性变形规律导出试样空隙率的计算式,进而获得有效平均应力随试样空隙率的变化规律。B-P本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黏性参数η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混合料在压实过程中黏性增强;应变率敏感系数n1基本保持不变,表明压实过程中混合料温度相对稳定;参数值Z,D0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分别呈递增、递减的规律,前者显示随着混合料被进一步压实其非弹性变形抵抗力增大,进而导致塑性和黏塑性应变逐渐减小,后者显示塑性应变率减小,表明单次循环荷载下塑性变形占总变形量的比例逐渐减小。B-P模型参数值可准确表征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与时间和荷载相关的黏弹塑性流变特性,重构后的B-P本构模型可有效揭示混合料压实过程中的黏弹塑性变形机理,可为深入研究其压实流变性能和路面压实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深水航道双向通航船舶宽度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和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初步设计.长江口深水航道内船舶双向交会时.两船总宽度之和不得超过某一数值,这导致一部分船舶不能与该类超大型船舶交会,出现了航道宽度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超大型船舶双向通航的矛盾,对长三角航运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为了解决深水航道宽度制约双向通航船舶宽度这一"瓶颈"问题.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设计尺度为边界条件,基于船舶模拟试验和实船交会试验,并结合规范要求,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双向通航的船舶宽度进行应用研究,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该航道双向通航的能力,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