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2篇
  免费   145篇
公路运输   932篇
综合类   1156篇
水路运输   935篇
铁路运输   743篇
综合运输   10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城市地铁网络客流分布预测的准确性,结合乘车阻抗、进站候车阻抗和换乘阻抗等出行阻抗建立综合出行阻抗函数,基于阻抗函数对有效路径集进行搜索与筛选,建立基于综合出行阻抗的多路径客流分布计算模型,并设立换乘惩罚系数对不同路径的客流分配进行合理修正.以深圳地铁新开通的11号线为契机,结合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分析网络客流分布的变化.结果 表明:新开通的11号线使各线路中的换乘客流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增加了乘客出行的可选路径,且11号线车站附近形成新的人口及岗位聚集圈,进一步增加了11号线自身的客流,使得线网客运总量增加,与实际运营中的客流特征相符,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先期振动对土石坝地震变形影响显著。通过开展不同先期动应力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弹性轴应变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塑性轴应变;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残余变形在先期振动影响下显著减小,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8.1%和42.0%;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0.9%和71.6%。先期动应力幅值越大,再次经历动应力时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产生的残余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提高越明显。最大残余变形的降低幅度与固结比、围压及高聚物含量无关。随后修正了沈珠江动残余变形模型,修正后的残余变形模型可以反映高聚物对堆石料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高聚物质量比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27.7%和61.2%;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68.8%和79.3%。  相似文献   
3.
层流等离子体表面强化技术可大幅提高钢轨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为了揭示强化处理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建立同时考虑钢轨表面选区强化和短波波磨的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了车轮高速滚过一个波磨周期的轮轨力、接触斑黏滑分布和残余应力应变。对比发现:表面选区强化对轮轨力和接触斑黏滑分布的影响较小,不影响钢轨承载性能;对钢轨表面残余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明显,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屈服强度较高的强化斑内而残余应变主要集中在韧性较好的基体材料上,表面选区强化有效结合了强化斑和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形成了一种强韧的良好匹配。结果可为现场生产服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港口铁路作为港口集疏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较为独立,且一般会遵从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开展境外港口工程铁路设计,若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可能会与当地要求、运营习惯等产生冲突;而且由于港口铁路的特殊性,设计须考虑港口运营需要、平面布置及集疏运要求,而不能直接套用正线铁路或一般站线铁路的设计思路。国内设计企业走出去承接海外港口铁路工程设计任务,在了解当地铁路运营习惯、信号制式等要求,做到因地制宜的同时,也要整体考虑铁路设计以满足港口特殊需要。通过巴基斯坦某集装箱港口工程融合中巴标准开展港口铁路设计的案例,阐述港口铁路在设计原则和标准确定、平面布置、断面设计、信号和道口设计上融合中巴标准和要求的思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矩阵范数为工具,得到了确定含有非线性电阻的动态电路唯一稳态的条件,并给出了一个算例,其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本文的结果表明,含有非线性电阻的动态电路的唯一稳态.可以用矩阵范数决定.而且这个方法可以应用于任意阶的非线性电路.判据适用范围更广,结果便于应用,在理论与实用两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琴 《水运管理》2005,27(2):32-33
通过对水上交通执法立案是实施行政处罚的基础、立案必须具备的条件两个方面论述,指出当前执法人员不重视立案环节的错误之处,并提出规定立案的期限、调整《交通行政案件立案登记表》的审批、修改《交通行政案件立案登记表》的本格式3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子操纵模拟器 ,预演了第六代集装箱船在各种不利航行条件下进出洋山深水港区的航行过程 ,分析了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船舶操纵的影响 ,确定了船舶安全进出港所需的航道宽度、船舶安全靠泊条件和掉头操纵水域尺度。大量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证实 :洋山深水港区具有良好的船舶航行条件 ,船舶按一期工程小洋山方案 (一 )、小洋山方案 (二 )以及小洋山~镬盖塘方案进行靠离泊和掉头操纵无本质差异 ,主要不同点在于船舶通过窄口后小洋山方案 (一 )和小洋山方案 (二 )比小洋山~镬盖塘方案有较长的制动水域  相似文献   
8.
刘胜  于萍  方亮  翁震平 《中国造船》2007,48(3):35-43
研究了船舶舵减横摇鲁棒控制系统设计问题。根据船舶运动和流体力学原理,指出了舵上产生的横摇力矩及船舶航向(艏摇)与横摇的分频特性,是舵-航向/横摇综合控制技术的基础。提出广义输出干扰的概念,将舵减横摇控制系统广义对象的奇异控制问题转化为非奇异标准控制问题,给出了艏摇/横摇耦合运动的线性分式变换模型和广义对象状态空间实现,设计了舵减横摇H∞鲁棒控制系统,并用结构奇异值理论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分析。通过数字仿真,证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减摇控制效果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航测与遥感技术与装备近几年的现状与发展.介绍了用于航测的数字成图相机(DMC)、三线阵传感器、航空三维激光扫描与成像技术(LIDAR)等新型航测传感器,几种超轻型飞机和无人飞行器航测平台以及DGPS/IMU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系统;介绍了近几年发展迅速的高分辨率遥感、微波遥感和高光谱遥感的原理、现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扩频无线通信以其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原来的窄带、模拟系统,成为铁路通信的发展方向,扩频基带处理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扩频基带处理器的结构和基本原理,阐述了实现数控振荡器NCO(Numeric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所使用的迭代算法,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在Quartus Ⅱ软件平台上实现了扩频通信基带处理器的数控振荡器设计.仿真和综合结果表明该算法设计思路正确,相对于传统的查表算法,具有占用资源少、结构简单、输出精度高,控制灵活和易于实现等特点.该方法已在扩频基带处理器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