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运输正在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正在呼唤高质量的交通运输基础支撑,交通旅游融合应运而生。以雅康高速为依托工程,通过雅康高速公路交通旅游融合框架思路研究,旨在探索交通旅游融合新理念在雅康高速的实践和创新,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服务品质提升做出实践表率,在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求地方、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多方共赢局面,带动经济、社会、环境多效益发展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为背景,梳理旅游交通政策体系和技术规范,总结旅游交通实践成效,从政策导向和实践要求的视角分析旅游交通发展趋势,提出完善技术政策体系、实施旅游交通试点示范工程、打造旅游交通节点工程、应用信息化技术等重点任务,为旅游交通基础研究与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在公路建设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提升路域植物保护水平,针对路域植物保护自然理念贯彻不足、技术选择不多等问题,将“近自然保护理念”引入公路建设,构建路域植物近自然保护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并以云南小磨高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实践证明,小磨高速建设过程中有效保护了森林19.7公顷、珍稀植物3 600余株,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表明:(1)路域植物近自然保护应贯穿公路设计、施工和管理三个阶段,体现整体性、自然性、生态性、节约性四大特征;(2)应从生态选线、植物群落重建、生态边坡修复和土壤种子库利用等方面推进近自然设计;从主动施工保护、近自然地形处理、表土利用和土壤基质修复等方面推进近自然施工;从植物群落监测和保护宣传等方面推进近自然管理。  相似文献   
7.
公路工程建设期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原材料运输及施工活动等是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本文对公路工程建设期碳减排的主要路径进行解析,从减少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材料使用以及强化管理措施四方面,提出具体减排措施,可为公路工程建设期实施碳减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多元化需求,支撑高速公路服务区可持续发展,本文探索了“服务区+旅游”概念,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车流量多维度分析了“服务区+旅游”特征,研究了新时期背景下“服务区+旅游”典型融合模式和单体服务区+旅游融合发展功能定位,并以莆炎高速(福州段)梧桐服务区为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服务区+旅游典型模式宜划分为综合型、自然资源型、人文资源型、基本型四种;2)单体服务区+旅游融合发展应从区位因素、资源因素、经济因素进行功能定位;3)通过实践应用,福建莆炎高速梧桐服务区功能定位为综合型服务区。研究成果可以强化服务区社会效益,适当提高其经济效益,支撑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的新方向。本文开展了公路与旅游融合路径的模式研究,将融合发展分为交通旅游大融合和小融合,并以四川九寨沟至绵阳公路为例,就该公路交通旅游融合中的战略定位研究、景观廊道建设、特色主题功能拓展以及服务支撑系统建设4个方面开展了具体策划研究,为国内公路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公路建设中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废可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内蒙古包茂高速(包东段)改扩建工程和兴巴高速(清水河段)工程为例,研究工业固废钢渣以及粉煤灰应用于公路工程的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以钢渣代替碎石用于上基层,八车道每公里可实现碳减排量为58.3tCO2,钢渣的碳减排率达81%。以粉煤灰与石灰的组合代替水泥,四车道每公里可实现碳减排量为40tCO2,粉煤灰的碳减排率为12%。本研究认为工业固废代替原筑路材料应用于公路工程的碳减排量受被替代材料的碳排放因子以及各类材料运距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