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66篇
综合类   34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3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融合手段,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展了疲劳损伤监测与评估, 包括足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节段模型疲劳试验与某公路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运营阶段的疲劳损伤监测; 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中, 综合采用了美国物理声学(PAC)声发射(AE)传感器、智能锆钛酸铅压电漆(PZT)传感器和应变片进行了粘贴钢板冷加固前后的疲劳裂纹监测; 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区域, 采用了粘贴角钢的冷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并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开展了AE监测和应变监测以研究疲劳裂纹状态与检验冷加固方法的效果。疲劳试验与监测结果表明: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能有效捕捉具有突发峰值与快速衰减特征的疲劳扩展信号, 二者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疲劳裂纹智能感知, PAC的AE传感器组能实时捕捉纵肋上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方向; 粘贴钢板冷加固后, 应力水平稳定在64.8 MPa, 直到继续循环加载至512万次仍无疲劳裂纹扩展, 验证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粘贴钢板疲劳冷加固措施的良好加固效果;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监测疲劳裂纹扩展结果一致性良好, 与应变片相比可实时捕捉更丰富的疲劳裂纹动态信息。对运营阶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 加固前AE监测结果峰值能量是加固后峰值能量的5倍, AE累积信号由加固前的密集分布改变为加固后的稀散分布, 表明加固后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加载车辆行驶通过, 冷加固后的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峰值降低40%至50%;对比加固前后的24 h疲劳应力连续监测结果, 疲劳细节附近应变片的应变水平从加固前的78 MPa下降至加固后的48 MPa; AE信号峰值能量、AE累积信号和应力水平的监测结果均证明了冷加固技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对鼓宽形、椭球形、梭形、扁宽形4种类型头部外形列车明线运行阻力及基本气动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对轨侧压力随不同曲面形式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列车速度为250km/h明线运行时鼓宽形列车阻力最大,梭形最小,最大相差7.4%;鼓宽形列车引起的轨侧压力变化峰峰值最大,其次是椭球形、梭形,扁宽形最小,最大相差24.4%;纵剖面形线对轨侧压力变化的影响大于水平剖面形线,如不同纵剖面形式的鼓宽形和扁宽形列车引起距轨面1.5 m位置测点压力变化分别为721.62,545.71Pa,相差24.4%,而不同水平剖面形式的鼓宽形和椭球形列车引起相同测点的压力变化分别为721.62,700.44Pa,仅相差2.9%;4种曲面形式列车引起的轨侧压力变化均随距轨面高度、轨道中心线横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规定测点压力变化峰-峰值均满足EN标准中小于800Pa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船舶柴油机产生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针对该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一种使用AUS40船用尿素溶液作为还原剂的船舶SCR系统,还原剂系统由纯水制备模块、尿素溶解模块、尿素溶液存储模块和电控系统组成。使用该系统制备的尿素溶液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39%~41%,且能在5℃~35℃范围内长时间低温保质存储。所设计的船舶SCR系统是在常规船舶尿素的存储和液化系统上做出的优化,实现船舶SCR系统中尿素溶液的制备及长时间安全稳定保存。  相似文献   
4.
根据单端反激变换器的电路和工作波形,推导了其在输出电流连续和不连续情况的工作原理,并且给出了在MATLAB/Simulink中的正激变换器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其优点是电路所用元器件少,电路简洁。其缺点如下:输出功率较小,稳定性较差,以及开关应力大,电路能量损耗较大。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车辆向高速重型化方向发展,提升桥在重型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升桥车型是指6×2重型汽车上后桥可以在空载或轻载时提升离开地面,减轻轮胎磨损,降低油耗的一种特殊车型。重汽HOWO车型选用了电控液压控制的方式实现提升桥的提升和下降,使车辆的整体性能和使用质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大倾角搁浅船舶扳正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大倾角搁浅船舶的扳正过程中,计算了难船扳正力、横倾角和吃水。根据搁浅船舶的受力特点,建立了其力学模型,分析了扳正过程中横倾角、吃水、入泥深度与海底泥土性质对船体的影响。利用GHS软件模拟搁浅船舶的扳正过程,以某搁浅液化气船舶为例,求解了其扳正过程中船体扳正力、总搁坐力、剪力、弯矩和转矩,比较了难船不同扳正方案,分析了难船的扳正方式、搁坐位置、上层建筑与储气罐对难船打捞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扳正过程中,3个方案的力学参数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最大扳正力相差较大,差值为9.1%~20.0%。搁坐力、剪力和弯矩均在横倾角为-55°~-50°时达到最大值,船体虽然在该阶段不需加载较大的扳正力,但仍应该注意船体的受力情况。在横倾角为-120°~-100°时,转矩变化非常剧烈。弯矩和转矩均出现了反向变化的现象,威胁船体结构的安全,扳正中应该谨慎处理。选择合适的扳正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扳正力施力点的位置和扳正过程对船体与环境安全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的交通工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应用防雷技术,使得很多交通工程在遭受到雷电的干扰后不能尽快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因此由雷电所带来的损失也不可小视。鉴于此,阐述将防雷技术应用到交通工程中的特殊性及其各类注意事项.以此促进防雷技术在交通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跨河高程测量是跨江桥梁或越江隧道建设必须依赖的基础测绘工作,传统的跨河高程测量方法存在着作业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了采用跳板法实现跨河高程测量的思想.介绍了跳板法跨河高程测量的过程,分析了跳板法跨河高程测量的误差,找出了影响跨河高程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给出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9.
厦门远洋运输公司从成立之初仅有一条客轮,逐步发展成为海西地区大型航运企业和中远对台业务的重要窗口,形成了以远东至中南美洲准班轮航线为远洋货运品牌和以“大、小三通”航线为对台客货运品牌的双品牌格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沪通铁路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南通物流经济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沪通铁路的建成通车对南通物流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