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型燃气轮机启动失败的模糊故障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某型燃气轮机启动进行故障分析并建立故障树的基础上,依据工程技术人员反馈得到的模糊信息,对该型燃气轮机启动过程进行了模糊可靠性分析,计算得到了在不同置信水平发生启动失效的故障概率区间,为提高装备可靠性及改进系统可靠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很多机械零件具有深孔,如车床主轴、液压传动轴的油缸等。加工深孔时,刀具细长,钻头容易将孔钻偏,使孔中心歪斜;切屑不易排出,散热能力较差,刀具易磨损;当工件精度和光洁度要求较高时,受刀具刚度的限制,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工件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用有限差分方法,考虑热效应,选取合适的压力和温度边界条件,采用简化能量方程,对径向滑动轴承的润滑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油膜压力和温度分布,并对温度特性进行了重点分析.采用这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验十分吻合,但节省了计算机时.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舰船发电机械应用的可靠性水平,着重调研分析了常见故障及存在的薄弱环节,计算了可靠度指标,指出应改进的环节及进一步提高其使用可靠性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高原燃烧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机高原燃烧特性研究有助于揭示柴油机高原环境对柴油机工作过程的影响机理,提升柴油机高原性能。综述了柴油机高原燃烧特性研究总体情况,总结了高原环境条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规律和柴油机高原燃烧优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了柴油机高原燃烧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即研究目标从单工况功率恢复向变海拔全工况综合性能提升发展,研究内容从宏观规律到微观过程发展,研究方向向变海拔增压技术应用侧重。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国内外机械密封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情况 ,实验证明应针对不同流体介质选用不同配对材料的要求 ,在有硬颗粒的流体环境下 ,摩擦副宜采用硬———硬配对材料或采用钛合金。最后实际应用于某国产舰的轴封改造和国外某新型舰水泵材料的论证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船舶燃油泵滑动轴承在贫油及介质中含有大量杂质的状态下易出现故障,利用磨损试验,通过改变轴瓦材料和轴颈表面处理工艺,分析轴承对异物的包容性、嵌藏性和自润滑性能.结果表明,合适轴瓦材料和轴颈表面处理工艺,可降低轴瓦的磨损,提高燃油泵滑动轴承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某型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变海拔、变工况增压压力控制复杂问题。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工作过程模型,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模型校核。设计了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涡轮旁通阀变海拔控制策略,优化标定得到了高/低压级涡轮旁通阀最佳开度和最佳增压压力。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手段,比较了基于增压压力PID闭环控制和基于涡轮旁通阀开度的开环控制对柴油机高海拔瞬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ID闭环控制,相比平原,3000、5000 m海拔增压压力首次达到目标值90%的时间分别增加了0.11、0.19 s。涡轮旁通阀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相比,0、3000和5000 m首次达到目标增压压力的时间分别缩短了0.09、0.197和0.14 s,但实际增压压力与目标增压存在偏差。基于此,采用增压压力PID闭环反馈控制与涡轮旁通阀开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能够同时兼顾两级增压系统瞬态过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是未来高海拔两级增压系统瞬态过程的理想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汽车检测领域,汽车检测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种类和结构构造呈现多种形式(主要分为平台式、拖车式和箱式/舱式3类)。不同结构类别的检测车,各有其结构特点,因此,其在特定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喷油器修理工艺中,一个待修机件往往同时存在多处损伤和各种故障,有的部位可能处于未达极限损伤状态,但仍应全面加以修复,文章系统地分析和判断柴油机喷油器的修理及检验工艺,并全面权衡整个机械零件各损伤部位,确定其全面修复的方案和检验工艺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