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39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部件故障与均衡修修程周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分析了目前采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及修程的不足,引出均衡修概念。基于概率统计分析,结合车门等车辆零部件的故障间隔时间特点,提出确定均衡修修程周期的方法,指出均衡修策略的技术特征。实施均衡修应以部件为维修单元。分析表明,采用均衡修将减少零部件故障,提升车辆运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DC01型电动列车牵引控制单元及其插件板微机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和软硬件结构。阐述了工控主机、电气控制箱等硬件设计,以及检测装置软件的主程序模块设计、插件板检测程序设计、静态程序设计等软硬件方面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该装置的研制运用提高了牵引控制单元系统及其插件板的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3.
主动悬架系统的连续模糊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余强  魏朗 《汽车技术》1999,(1):9-12
在主动悬架系统中,动力装置的控制非常重要。为了能在利用较少的状态量作为反馈信号的条件下达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宜采用连续模型控制方法来实现主动悬架动力装置的控制。模拟计算表明, 该方法可使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同时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侧翻稳定性改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强  马建 《中国公路学报》2005,18(3):114-117
针对被动悬架系统侧翻稳定性比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主动悬架系统的方法进行改善。通过汽车侧倾运动状态分析,建立了被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和控制系统模型。模拟分析得到主动悬架系统使得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侧倾角有效值下降了92.8%,侧倾角加速度有效值下降了78.2%,侧翻因子有效值下降了92.6%。结果表明: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非直线行驶时的侧倾角以及侧倾角加速度,提高汽车的侧翻稳定性,是提高汽车非直线行驶状态下安全性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加速性能改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强  马建 《汽车技术》2005,(3):20-22
针对前轴驱动汽车加速过程中质量转移而使最大驱动力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减小汽车车轮动态载荷对其进行改善的方法,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模拟分析表明,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前轴驱动汽车由于质量转移而引起的车轮动载荷的改变,是解决加速过程中驱动力下降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连续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具有地面不平度预测量系统的主动悬架动力装置的控制,并通过模拟计算证明了采用此方法可使汽车和行驶平顺性和行驶安全性同时得到有效改善,结果还明,它可以有效降低主动系统消耗的最大功率和一定程度降低总能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7.
目前重型货车在下长大坡路段持续制动极易引起行车安全问题,在长大下坡路段增设辅助减速车道,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下坡安全问题。通过理论研究行车制动器自动过程中温度变化模型,以制动器热衰退临街温度为阈值确定下坡安全距离,以此分析确定辅助减速车道的位置设置合理区间。首先对发动机制动和电涡流缓速器联合作用下对重型汽车进行下坡能力分析,通过对行车制动器安全温度阈值内的汽车安全下坡距离的研究,确定不同坡度下车辆下坡行驶安全距离,得到下坡安全距离最长坡长为10km左右,基于此确定辅助减速车道的设定位置。  相似文献   
8.
客车发动机制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客车行驶时发动机制动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客车下坡行驶时通过发动机可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热能,由此可在减少摩擦制动器的过热,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袁田  赵轩  刘瑞  余强  朱西产  王姝 《汽车工程》2022,(6):821-830
为满足驾驶辅助系统在城市交叉口对类人驾驶能力的更高需求,本文中研究了实际交通中的驾驶人在该区域的纵向驾驶行为特征。从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了778条驾驶人接近城市交叉口的样本数据,应用YOLOv4识别了交通场景中的各类道路使用者,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了反应特性在不同运动类型和交通密度中的差异,建立分层回归模型分析了制动特性与运动状态、运动类型和道路使用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密度交通显著降低接近速度;与右转驾驶人相比,停车驾驶人的反应距离更长;当接近速度较高或反应距离较短时,会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高的减速度和制动强度接近交叉口,且提前4.46 s开始制动;不同道路使用者对制动特性产生了不同影响,停车驾驶人主要关注同向行驶的他车,右转驾驶人主要关注行人和骑车人。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化得出高速公路同一车道中前后相邻车辆的碰撞概率,从制动减速度的角度出发, 提出一种新的前后相邻车辆碰撞概率计算方法。分别考虑前后车发生碰撞的3种不同情况,推导出如果发生碰撞前车需要的最小制动减速度。基于路侧毫米波雷达获取海量车辆运行状态真实数据,包括轨迹、速度以及制动减速度的变化规律,采用广义帕累托分布(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GPD)建立制动减速度分布模型,进一步基于GPD模型计算出在不同场景下如果发 生碰撞所需最小制动减速度的发生概率,将该概率值确定为碰撞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路段,约99.10%的加速度在[-1, 1] m·s-2 的区间范围内波动,车辆制动减速度的分布具有“长尾” 特征,较大的制动减速度占比非常小。内侧1车道、2车道加速分布比3车道的分布更为集中,大型货车的加速度分布比小客车的加速度分布更集中。最后,基于真实的危险场景数据以及模拟的典型危险场景数据进行验证,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连续,且可迅速、准确地识别各类危险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