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介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7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预应力体系.对预应力体系施工中的管道安装、钢绞线制作及预应力张拉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作了详述.  相似文献   
2.
迄今,预应力碳纤维板应用于重载铁路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改造的实例较少,其加固效果尚需深入研究。本文先阐述了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思路,又根据现行铁路规范对加固前后梁体的应力、挠度及裂缝宽度进行了检算,并通过试验场内的静载试验验证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板梁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能够显著提高梁体受力性能,在1.2倍ZH荷载作用下能够满足运营要求,该技术可以在重载铁路加固改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简单介绍了真空辅助压浆的原理和工艺特点,详述现场真空辅助压浆工艺试验以及工艺流程,最后介绍在杭州湾跨海大桥7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对以海工耐久混凝土为材料的70 m箱梁水化热温度场进行试验监测.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研究了海工耐久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在箱梁横截面的分布、变化规律以及箱梁内外温差的变化情况.并在工程实际中提出了海工耐久混凝土70 m箱梁温度控制和抗裂措施,在540片箱梁制造中,有效地控制了裂缝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铁路桥梁水下墩台基础存在的常见病害,在总结水下检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铁路桥梁水下检测的内容归纳为外观检查、结构测量、地形地貌、水文检测、无损检测和振动测试6个方面,并阐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内容的必要性和检测设备的发展水平,将检测内容又划分为一般检测项目和专项检测项目,并通过一般检测项目的典型案例验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铁路桥梁水下墩台基础检测技术为水下墩台基础的安全评估奠定了基础,补充并完善了铁路桥梁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研究发展27 t轴重通用货车意义重大,不但可满足铁路货运发展的迫切需要,还能使我国铁路货运全面达到国际重载要求。通过在京广线试验区段内选择跨度3.4,6.7,13.06 m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实车试验,获得了27 t轴重货车不同装载等级、不同速度级工况下梁体的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挠度和挠度动力系数,以及应力和挠度与货车邻轴距的关系等实测数据。初步掌握了27 t轴重货车对小跨度钢筋混凝土梁的作用特征,为27 t轴重货车在既有线的试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针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既有线桥涵实际情况,提出了既有线开行27 t轴重货车时需开展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既有线开行27 t轴重通用货车条件下线桥结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既有线在主型配置、结构状态正常条件下,可以满足少量开行27 t轴重货车的要求。从保证27 t轴重货车长期运行安全、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的角度考虑,须对轨道、桥梁结构逐步强化提升,对路基、隧道结构进行病害整治。开行27 t轴重货车前,须对影响运营安全的线路基础设施进行强化改造;常态化开行条件下,须逐步对疲劳与耐久性能降低的线路基础设施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8.
大轴重重载铁路运输以其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大宗货物经济高效的运输方式。本文以铁路盖板涵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计算分析研究了对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采用粘贴钢板、增大截面、局部改建框构、减小跨度、内套框构、置换框构等加固方案的加固效果,提出了大轴重重载铁路运输条件下盖板涵加固技术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朔黄铁路线上7座常用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在30 t轴重重载货车作用下梁体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实测,取得了大量数据。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实测梁体动力响应均在通常值范围内,满足安全限值要求;实测梁体挠度、应变与大轴重列车加载效应直接相关,实测值与轴重等级呈线性增长趋势,而梁体竖、横向振幅及加速度与列车轴重关系不明显;实测结果验证部分和理论分析成果为大轴重重载技术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可为类似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缓黏结预应力技术推广应用的难点在于,国内外虽然研发了多种类型的缓黏结筋,但是还没有配套缓黏结筋的锚具产品。针对这一情况,根据缓黏结筋的结构特点,本文设计了21.8 mm规格的缓黏结预应力锚具,并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仿真分析。所研发的锚具通过了试验测试,对缓黏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