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9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流变液风扇离合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磁流变液风扇离合器传递转矩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磁流变液离合器的剪切式数学模型;设计了结构简单、新颖的磁流变液风扇离合器;在试验基础上对离合器的调速范围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风扇离合器输出转矩能够满足发动机冷却风扇的驱动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状态难以准确且快速的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噪声完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ICEEMDAN)-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 MPE)和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rey Wolf Optimization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 GWO-SVM)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轴承信号进行ICEEMDAN分解,然后选取其中相关性较大的IMF(Intrinsic Mode Function)分量计算多尺度排列熵构成特征集合,最后通过GWO-SVM算法进行故障状态识别。通过滚动轴承数据集和不同算法的对比实验,验证了ICEEMDAN-MPE-GWO-SVM方法的有效性,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且快速的诊断滚动轴承的故障情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起重机结构与应力分析,确定了影响作业安全的主要应力监测点;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力监测系统总体设计原则和方案;选用了Crossbow公司的IRIS系统作为无线传感网络平台,设计了应变监测节点相关电路与节点程序,开发了用于门式起重机应力监测的LABVIEW软件。该系统可实现对起重机结构的应力实时监测、超限自...  相似文献   
4.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阻尼可控器件,通过调节励磁线圈中的电流可以灵活改变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从而改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指出了振动半主动控制对阻尼器及其控制系统动态响应要求,分析了阻尼器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响应时间试验系统。经测试。阻尼器连同控制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输出精度高等特点,能满足一定频率范围的半主动实时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磁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单向电磁作动器和双向电磁作动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电磁作动器的单自由度主动隔振系统动态模型,并给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在状态反馈的控制策略下,基于双向电磁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比基于单向电磁作动器或被动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对磁流变阻尼器的特性试验和将阻尼器用于隔振系统的被动与半主动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力与速度之间复杂滞后环与位移激励频率、幅值和励磁电流密切相关,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被动隔振效果随励磁电流变化规律类似线性阻尼的情形,并且有调节刚度的效应;半主动控制在系统共振点附近的隔振效果优于被动隔振,但在较高频段没有优势;半主动隔振数控采样频率越低,隔振效果越差,在高频段效果劣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磁流变减振座椅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主动控制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座椅可控磁流变阻尼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设计了控制器,实现阻尼力的连续控制,从而改善座椅的动态特性,提高乘座舒适性。对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减振效果良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种车载式超偏载报警装置,可实现机车车辆超偏载状态的准静态检测和报警功能。介绍了总体设计原则和方案,对测控系统的软硬件作了系统论述,并给出了部分硬、软件设计框图。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型车载式超偏载报警装置的总体设计原则和方案,对测控系统的软硬件做了系统论述,并给出了部分设计框图。该装置可实现车辆超偏载状态的准静态检测和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对传统变电站温度监测技术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一套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智能变电站温度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的无线测温模块由采集端和接收端组成,二者间通过GPRS通信模块实现传输。在简述温度采集端和接收端电路的软、硬件设计后,针对该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重点改进了以AT指令为媒介的GPRS无线通信程序设计与数据传输PC主机的方法;介绍了以Windows通信服务(WCF)为基础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讯互联的方法;并介绍了采用Silverlight新技术对电气设备主接线建立模型和绘制图形。在实际运行测试中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变电站值班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温度数据和报警信息,从而达到实时监测温度数据的目的,为智能变电站温度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