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8篇
  免费   131篇
公路运输   5428篇
综合类   976篇
水路运输   2249篇
铁路运输   1641篇
综合运输   13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549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94篇
  2007年   574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章系统总结中国智能高速铁路(简称:高铁)顶层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工程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十四五”时期中国智能高铁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和要求,提出智能高铁2.0的内涵和主要体现在“体系正向设计、全专业协同、跨行业综合、预测性分析”4个方面的代际特征,从技术体系、数据体系、标准体系等维度构建智能高铁体系架构2.0,规划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重点攻关任务和实施路径,可为“十四五”时期智能高铁2.0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2.
3.
随着铁路电子支付平台业务的发展和客运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售票支付量的大幅提升,支付系统在交易日志和快照环节遇到了性能瓶颈。研究运用Spark、Kafka、HBase等关键技术,基于Hadoop平台和Java开发工具设计数据处理架构,满足高性能和基于双活双中心的交易日志处理。经实际应用,大幅提升了系统处理能力,更好地支撑了铁路业务系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5.
2020年2月,印度太阳能公司(SECl)发起招标,以建设5GW全天候供电(RTC)可再生能源项目。如必要,还将建设燃煤火电项目,以确保年供电量至少达到80%。项目通过电子招标和反向拍卖方式进行招标。据悉,可再生能源项目可包括太阳能,风电,小型水电或其组合。可再生能源组合类型以及储能系统(ESS)的选择权应由开发商决定。  相似文献   
6.
7.
汽车电子标识作为汽车的"身份证",是无源射频识别技术在交通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机动车电子标识安全技术要求》等六项国家推荐性标准的正式实施以及国内外广泛的应用试点,使得该技术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变得愈发现实。本文阐述了汽车电子标识的系统构架、工作原理、应用现状,通过技术路线、技术对比两个层面的分析阐述了汽车电子标识的技术优势,并基于此对于汽车电子标识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在感知层,汽车电子标识将与视频检测技术有机结合,构建"射频+视频"等具备更高稳定性、可靠性的信息采集体系。而在应用层,汽车电子标识将提升涉车应用的实现水平,为假、套牌等顽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诸多潜在应用的实现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9.
江木春  韩亚民  李勇 《水运工程》2020,(10):110-114
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项目全长631 km,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流速大、水情复杂等特点,是典型的国际山区航道。现场水文测量采用多种设备和技术方法,分段管理和实施,包括比降观测、水文断面测量和表面流速与流向测量等,其中电子浮标法在流速大的河段表面流速与流向测量中效果良好,可为长距离山区航道整治水文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战略制高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其提供核心载体和关键技术支撑,研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和建设内容,对于铁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分析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及平台的战略政策和研究发展现状,结合铁路业务应用实际现状和信息化规划,提出铁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定位,并对该平台的总体架构、功能服务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当前发展智能铁路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