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2篇
  免费   714篇
公路运输   4395篇
综合类   2410篇
水路运输   1674篇
铁路运输   2627篇
综合运输   570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694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653篇
  2008年   685篇
  2007年   586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海大桥桥墩区域发生严重冲刷现象,部分群桩桥墩冲刷深度已超过设计警戒值,为确保大桥安全,对桥墩区域实施护底防护措施。本文根据东海大桥过度冲刷区域防护试验工程实践,介绍了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以及试验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深埋引水隧洞突泥突水洞段注浆固结圈与初期支护结构作为协同承载结构,其荷载分担与变形控制对结构和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深埋引水隧洞突涌洞段围岩与支护体系稳定性,以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对围岩-支护监控量测与第二层型钢拱架受力监测,结合施工工况动态分析围岩-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研究总结突涌段施工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结论:(1)深埋隧洞突涌洞段拱顶累计沉降17.4 mm,达预留值的17%左右;拱肩、拱腰累计收敛106.6 mm、98.1 mm,达预留值100%左右。(2)突涌洞段理论预测极限位移150 mm;现场监测评价设定阈值uo=100 mm,当达到2/3时,应采取加强措施。(3)最佳开挖方法为微台阶法。各级台阶长度控制在3 m左右,按“快挖、快支、快封闭”原则组织施工。(4)超前预支护管棚结构起到提高固结体刚度作用,较固结体提高约13倍。(5)双层支护结构强度、刚度增加,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施工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4.
张凯 《铁道建筑技术》2020,(4):90-93,128
新机场高速公路地下综合管廊大部分结构距在建新机场高速公路桥梁较近,基坑开挖过程易导致高速公路桥梁承台及桩侧土体外露,进而导致桥梁基础产生水平变位、不均匀沉降等现象,对高速公路后期运营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3组试验确定最优注浆参数,在管廊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既有高速桥梁基础附近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效果良好;通过对开挖过程中基坑、桥梁基础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管廊基坑邻近桥梁基础开挖防护施工技术进行总结,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兰新高铁甘青段路基冻胀变形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冻胀处理措施,将路基冻胀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对路肩以下5 m范围内路基的冻结深度、水分、冻胀变形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冻结深度的发展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基床表层以下填料含水量随着冻结深度增加缓慢增加;基床表层及基床底层上部1.0 m范围冻胀量占总冻胀量的80%以上;低路堤地段冻胀最严重。为减少路基冻胀量,设计及施工时应采用全冻结深度防冻胀方案,以填料防冻胀为主,辅以防水、疏水和隔热等综合措施;低路堤地段防冻胀措施应适当加强。  相似文献   
6.
母排是配电板的关键组成设备。而母排与母排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则是母排的主要参数之一。因此,对母排接触电阻的测量是至关重要的。文章提出了一种对运行中的母排接触电阻进行实时测量的方法。通过采集母排连接处的电势,得到连接处两端的电压差,同时测得流经母排连接处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即可得到接触电阻。通过分析表明,此方法能够对母排连接处的接触电阻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可以预防母排接触电阻过大造成的安全事故,保证船舶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目前联调联试过程中存在的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较少的测试人员和较短的时间完成多条线并发测试的问题。应用仿真测试技术、智能实时判别技术,研究了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智能化联调联试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流程,并与传统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智能化联调联试平台能够有效地降低测试人员的数量和作业强度,并提高测试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