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4篇
  免费   76篇
公路运输   1497篇
综合类   672篇
水路运输   568篇
铁路运输   605篇
综合运输   8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强震区板桩码头前后轨道梁的震后位移差问题,进行了抗震连接构件的设计研究。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2D进行动力时程计算,对比分析钢拉杆、钢筋混凝土横撑等不同连接构件的适用性和受力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锁扣式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横撑能经济、有效地限制前后轨道梁的震后位移差,可为类似项目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螺栓连接薄层单元建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开展研究。对薄层的厚度、弹性模量和密度等参数进行正交设计,通过信噪比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连接结构振动响应和薄层参数的经验表达式,最后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表明,鲁棒设计在薄层单元的不确定性建模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该方法完善了螺栓连接薄层单元的建模理论。  相似文献   
3.
4.
系统归纳与剖析了国内外耐候钢桥的研究新进展及工程应用情况, 总结了稳定耐候锈层的形成机制、选材标准、腐蚀与疲劳损伤机理、耐候构造、耐候螺栓研发以及锈层检测与评价技术等方面的关键科技成果, 梳理并完善了耐候钢桥的适用范围和腐蚀余量设计指标, 提出了耐候钢桥锈层稳定化处理及施工技术要点; 评析了耐候钢桥锈层损伤检测与评价技术、腐蚀损伤养管技术, 结合美、日耐候钢桥工程事故经验教训和中国首批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建设技术创新成果, 探讨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耐候锈层由外层的γ-FeOOH、α-FeOOH以及内层的非晶态FeOOH化合物与Fe3O4构成, 稳定耐候锈层能否形成与保持, 主要受氯离子、积水和积尘等因素的影响; 建议编制中国高性能耐候钢桥选材区划图谱, 完善稳定耐候锈层构造设计准则; 现代耐候钢桥具有高性能和长寿命的技术特征, 带锈层构造细节的面内应力疲劳、面外变形疲劳试验和数值断裂力学模拟, 以及耐候高强螺栓长期耐损性能研究的推进, 将为建立完善的耐腐蚀、抗疲劳设计准则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智能运维技术的重大进步; 应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设计、建造和运维标准规范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三峡工程枢纽泄洪产生水面波动和船闸泄水产生非恒定流,对下游引航道通航条件,尤其是对升船机的运行构成影响。泄洪在口门区及连接段产生的斜流对通航的影响很大,采用斜流的特征值并结合船模航行的斜流效应特征值,有效地分析了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采取修改航线措施对改善斜流影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机械式转速表的柔性轴,是易损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此文根据笔者实践,介绍一起柔性轴的修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重点分析了蓝牙标准中QoS机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进QoS机制的实现框架.最石提出了该框架内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梅花齿形钢筋冷压接头并分析了梅花齿形压接工艺的特点。该接头不仅能连接普通Ⅱ、Ⅲ级钢筋,还能连接Ⅳ级高强钢筋,满足了桩基、基础承台、斜拉塔柱、横梁、墩身、预制装配式结构、预应力结构等不同结构工程的需要。文中介绍了一些工程应用该工艺的经验和效果。国家科委和建设部已将此技术列为“八五”全国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单元”构造法在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设计中的有效作用、“单元”构造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践过程。指出这种构造法对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设计质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