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75篇
  免费   771篇
公路运输   15647篇
综合类   7070篇
水路运输   9909篇
铁路运输   7001篇
综合运输   1519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711篇
  2022年   559篇
  2021年   698篇
  2020年   764篇
  2019年   514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913篇
  2014年   2532篇
  2013年   2189篇
  2012年   3228篇
  2011年   2750篇
  2010年   2621篇
  2009年   2887篇
  2008年   2969篇
  2007年   2494篇
  2006年   2322篇
  2005年   1950篇
  2004年   2002篇
  2003年   1904篇
  2002年   1332篇
  2001年   900篇
  2000年   807篇
  1999年   443篇
  1998年   447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338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8月,受疫情反弹、极端天气、需求不旺等因素影响,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有所回落。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旅客吞吐量较快增长,但与疫情前同期相比仍处于低位。一、货物吞吐量8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t,同比下降1.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5亿t、下降0.7%,内河港口完成4.7亿t、下降3.8%;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8亿t、下降6.1%,完成内贸货物吞吐量9.4亿t、增长0.04%。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长距离城际旅客对高铁,民航,空铁联运与民航中转等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应用意向调查(SP)方法选择3个典型OD开展客流调查,构建多项式logit(mnl)模型与混合logit(ml)模型拟合数据,分析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说明旅客选择行为的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MN L模型,ML模型显著提升了模型预测能力,更好描述了旅客选择行为的异质性,更适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建模;行程前时间,在途时间,中转时间是影响旅客选择的主要因素;出行目的,公费出行等对出行方式选择也有重要影响;在1400~2000 km运距范围,减少中转时间可以有效提高空铁联运与民航中转出行方式市场分担率;1400 km运距范围内,如果中转时间在1.5 h以内,则民航中转与空铁联运2类出行方式的替代特征明显,2000 km运距范围民航中转市场分担率显著高于空铁联运.  相似文献   
3.
危险感知能力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模式具有重要影响。为准确评估驾驶人的危险感知能力、提升危险感知水平判别的准确度,提出了基于模拟驾驶技术的危险感知能力影响分析方法和基于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算法的危险感知水平判别模型。通过设计3种常见交通冲突场景,采集模拟驾驶中驾驶人的多维度驾驶行为特征数据,并分析危险感知能力与驾驶行为的相关关系。通过模拟实验发现:驾驶人对行人的危险感知能力较弱,易发生碰撞事故;驾驶人在危险场景中的车速(p=0.01)、制动反应位置(p < 0.01)以及反应时间(p < 0.01)与危险感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XGBoost算法识别能反映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的重要特征变量,并构建以制动反应位置、反应时间、车速、刹车深度,以及加速度为指标的驾驶人危险感知水平判别模型;通过与LightGBM、支持向量机(SVM),以及逻辑回归(LR)等算法分类预测性能的对比分析,评价危险感知模型的判别精度,结果表明:基于XGBoost算法的危险感知水平判别模型的判别准确率为84.8%、F1值为83.4%、AUC值为0.959,优于LightGBM(准确率为78.8%、F1值为76.7%、AUC值为0.924)、SVM(准确率为57.6%、F1值为42.2%、AUC值为0.859),以及LR算法(准确率为69.7%、F1值为65.5%、AUC值为0.836)。所提方法可为判别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及其对驾驶行为模式的影响提供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4.
针对企业对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越来越高的要求,文章从灾难恢复考虑因素、灾备等级划分、灾备技术分析、信息系统灾备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不同灾备模式进行了对比,旨在实现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促进企业安全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5.
6.
长江江苏段危化品运输船舶日均流量达500艘次,年过境化学品运输量超过2亿吨,给沿江分布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带来巨大环境风险。本文将长江江苏段航道水域分成19段,结合统计的长江水路交通状况数据(AIS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学和线性插值技术,对长江江苏段危化品船舶污染事故概率进行预测计算,以考察江段的安全环境风险承载力。针对长江江苏段危险品船舶的高风险,提出降低船舶安全事故概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8.
他是80后创新型人才的优秀代表,他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曾经荣获2018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在2019年荣获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中国海员建设工会联合授予的"最美验船师"称号,他坚守安全底线,服务绿色发展,矢志技术攻关,在应用技术创新征途上从未停止,坚守初心,从未改变.他就是刘光明,中国船级社的一名验船师.  相似文献   
9.
层流等离子体表面强化技术可大幅提高钢轨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为了揭示强化处理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建立同时考虑钢轨表面选区强化和短波波磨的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了车轮高速滚过一个波磨周期的轮轨力、接触斑黏滑分布和残余应力应变。对比发现:表面选区强化对轮轨力和接触斑黏滑分布的影响较小,不影响钢轨承载性能;对钢轨表面残余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明显,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屈服强度较高的强化斑内而残余应变主要集中在韧性较好的基体材料上,表面选区强化有效结合了强化斑和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形成了一种强韧的良好匹配。结果可为现场生产服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多采用宏观事故数据及小样本交通调查数据的研究现状,紧扣当前道路设计及交通管理对风险客观精确辨识的现实需求。首先,分析了已有风险辨识方法的优缺点,及现有辨识方法面临的挑战;其次,基于国内外驾驶行为研究现状,结合车联网OBD异常驾驶行为数据精确度高、数据量大等优势,定性剖析不同道路条件与异常驾驶行为的关系;最后,建立道路条件与异常驾驶行为关联模型,分析探讨利用异常驾驶行为数据辨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研究思路,并提出相应的思路流程及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