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3篇
  免费   115篇
公路运输   2265篇
综合类   829篇
水路运输   1148篇
铁路运输   728篇
综合运输   4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交通信息发布机构提供描述信息和规范信息给不同的出行者,描述信息接收者依据信息和经验更新路径行程时间认知,根据认知选择路径;规范信息接收者仅根据经验更新认知.规范信息遵从者选择推荐路径,非遵从者依据认知选择路径.两类信息遵从率都取决于信息准确度.依据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模型性质,研究表明,模型不动点存在但是不一定唯一,不动点状态与信息混合使用情况有关.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模型不动点与随机用户均衡点不同,以恰当比例混合使用两类信息可提高交通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舰载雷达的关键部件TR组件抗冲击和轻量化设计要求,采用DDAM和时域模拟法分别对TR组件进行冲击计算分析.由计算结果可知,2种冲击计算方法得到的应力分布区域和危险区域基本一致,3个冲击方向上最大应力均位于其后侧导向销上,且应力值均小于相应材料的屈服强度,垂向冲击应力最大,时域模拟法计算应力值小于DDAM,但计算时间明显高于DDAM.此外,通过分析TR组件冲击应力分布情况,提出了结构优化改进建议.对于TR组件这种位于舰船桅杆区重量控制严格的舰载设备,建议采用计算精度高且计算结果完善合理的时域模拟法代替DDAM进行冲击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舰载设备抗冲击轻量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船上测量和估算主机功率的方法,并阐明了主机功率发挥不正常的原因及调整措施。同时扼要地总结了主机日常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某型试验船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功能需求,分析了监控系统的设计。该监控系统足一个基于网络、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的DCS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云内动力4100发动机原来装的是3.7kW起动机,很少发生铣齿的问题,最近几年加大到4.5kW后,铣齿问题很普遍。因为功率大的起动机一边压紧一边旋转时,由于功率大,提速很快,单向齿来不及套入齿圈就旋转起来。  相似文献   
7.
广州车展期间,广州本田从本田总部引入了这台混合动力系统IMA(Integrated Motor Assist)3.0L雅阁,智能的能量供给变换令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安全》2005,(5):4-5
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L、12L大功率欧Ⅲ发动机日前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样机试制并将正式投产,这将使我国发动机行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得到改变,标志着我国内燃机制造开始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车用发动机》2006,(6):57-57
deplo公司宣布,满足汽车NOx和PM排放法规要求的车用小型柴油机排气净化装置DEPRO-ECS(4H-1)适用的车型范围扩大了。该排气净化装置在新的五十铃erefu上的应用(发动机型号为4HG-1,输出功率104kW)已取得了日本国土交通部的认可,受到了各方面用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遗传算法在船舶动力机械混合隔振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混合隔振问题的实质就是综合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控制系统的多目标联合优化设计.运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分析了应用混合隔振技术的双层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采用遗传算法对混合隔振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作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