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21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新世纪、新时期,国际经济竞争更趋激烈,我国已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我国已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对港口服务需求与时俱增;新一轮港口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特别是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建设部已于2003年上半年推出《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示范文本,并于200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施行,工程量清单(Bill of Quantities)计价是国际上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通行做法。我集团作为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顺应国际通用的竞争性投标方式,不断提高投标报价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分析经济现状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认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促使交通行业实行“两个转变”的实质问题是:坚持从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目的出发,充分认识“两个转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快运输领域的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这是我国交通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是我们在相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改革是推动经济体制转轨的动力和手段,制度变迁始终贯穿其中。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视作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健全档案"三个体系"(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日益成为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感悟,重点阐述了建立健全和完善档案"三个体系"的途径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总的模式是“统包统分”,这种“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是与当时我国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国家重点建设、国防、交通、能源以及边远地区急需专业人才的分配起到了保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等各种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干部人事制度以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也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事档案工作应如何改革、提高,以适应新时期人事工作需要,是人事档案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公有制是科学社会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回顾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嬗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的经济结构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人宏观上对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形成及其在以后长时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得失作了分析,阐述了当代公有制为主体的我种经济成份的经济结构理论的立论依据、基本构想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铁路跨越式大发展,优化铁路投融资结构,2006年4月,在铁道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下,中铁租赁有限公司与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联合,对租赁在中国铁路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2007年10月,铁道部有关部门主持,在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组织召开“租赁在中国铁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研讨会,对《租赁在中国铁路中应用研究》课题进行了论证。铁道部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结题论证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