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报告了我院1984~1989年收治的9例马凡综合征,其中眼部异常7例,骨骼异常8例,心血管异常8例,3例伴有心绞痛,1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尸解证实有主动脉根部血栓形成。并对本综合征的发展经过、预后及治疗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通脑溶栓胶囊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各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通脑溶栓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5g/L的CMC-Na,其余各组灌胃等体积对应的受试品混悬液,连续给药30d,观察通脑溶栓胶囊对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观察对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另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通脑溶栓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30d,末次给药后尾静脉注射右旋糖酐,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通脑溶栓中、高剂量组血栓湿重明显减轻(P<0.05或P<0.01);通脑溶栓中剂量组能延长血凝时间(P<0.05),中、高剂量组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低、高剂量组可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通脑溶栓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全血中切、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P<0.05或P<0.01)。结论通脑溶栓胶囊能明显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而发挥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血小板聚集试验,研究了毛冬青甲素的抗血栓机制。实验表明静脉注射毛冬青甲素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阿司匹林能完全阻抑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聚集;同时毛冬青甲素有增强大鼠动脉内皮生成前列环素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则无影响。提示毛冬青甲素对此物质(TXA_2和PGI_2)具有调节作用,伏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手术方法治疗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对2例急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下急性颈内动脉切开、血栓取出、颈动脉内膜切除及血管成形术。结果2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完全康复,1例生活自理。随访1-9个月未见血栓形成及血管再狭窄。结论急诊手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关节外科手术失血量一般较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失血量可达到1000—1790ml[1],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手术失血量更大,平均出血量可达到1944ml[2],脊柱外科手术亦有大量出血的风险。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例如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minimal incision THA ,MIS-THA)等骨科微创手术,以及包括自体血回输、术后引流血回输、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释、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使用、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方式[3]的提高使骨科大手术失血量有所减少,但临床上大部分患者术后仍需行输血治疗,然而输血引起的并发症较多,且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在众多预防措施中,人工合成的抗纤维溶解药物—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关节外科手术中能够起到有效的止血作用,并且经济、安全。因此,本文主要对止血剂氨甲环酸进行简要介绍以及探讨其在关节外科领域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6.
脑血栓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的体外血栓变化(论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高压氧治疗前后脑血栓患者的体外血栓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例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在HBO治疗前及治疗15次后抽静脉血检央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和湿重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例患者HBO治疗前体外血栓平均长度为22.55mm,治疗后为13.05mm,血栓湿重治疗前平均为54.1mg,治疗后为32.3mg,两者前后相差均非常显著。结论:HBO治疗有明显减小脑血栓患者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方法 测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 2 7例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塞 2 3例红细胞 C3 b受体花环率 ( RBC· C3 b RR)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 RBC·ICR) ,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 RFER)及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 ( RFIR)。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RBC·C3 b RR及 RFER明显降低 ,而RBC· ICR明显增高 ( P <0 .0 0 1 ) ,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 P >0 .0 5)。结论 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