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132篇
综合类   101篇
水路运输   217篇
铁路运输   40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内摩托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摩托车的款式和质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迅速获取市场份额,多数摩托车企业选择了与日本等摩托车企业结成所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着外资企业股本的不断增加,国内摩托车行业有演变为组装企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完全竞争对经济过剩的影响,指出,当家庭在劳动市场上面临数量约束时,将导致对消费品需求减少,从而存在从劳动市场到产品市场的溢出效应;当厂商在商品市场上面临数量约束时,将导致对劳动需求减少,从而又存在从产品市场到高层到劳动市场的溢出效应,章从而个市场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阐述901系通勤电车的开发背景及其技术特征,并按年代回顾了通勤车发展至901系的过程,从而可了解日本首都范围内通勤车的发展全貌。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家合资汽车企业的外方老总和记者聊天:他说,过去对中国市场判断过于乐观,13亿人口,只要有一小半人买车,也将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市场?几年做下来,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汽车消费有很大局限性。这个老外认为,除了宏观政策和使用环境的局限外,中国的汽车消费人群相对集中,还远未到普及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蓝澜 《汽车与配件》2006,(24):26-27
彼得·史蒂文斯彼得.史蒂文斯曾任罗孚首席设计师.是一个享有盛誉且屡屡获奖的英国汽车设计大师.麦克拉伦、蓝博基尼、宝马、莲花、福特.劳斯莱斯和罗孚的炫车中都不乏他的手笔。他最近的作品有罗孚TCV.TF和Z系列,及SV系列运动型车。同时他还是皇家艺术学院汽车设计系的访问教授。下文是史蒂文斯关于中国汽车设计的前景的评论.原文刊登在英文[中国汽车要闻](China Automotive Review)杂志2006年5月刊.根据Melanie Wood采访写成。本刊又给予了编辑加工。  相似文献   
6.
又是年关将至,2005年的中国车市,从产能过剩与供求关系上来看,仍是一个微缩的2004年。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全国轿车产量前三季增长17.7%,但却新增加库存4万辆,有15家主流轿车企业利润下降50%以上。而要从各个企业版块来看,则表现出:大众系大幅萎缩,大众之外的欧美系轿车原地踏步,本田之外的日系车企强势增长,韩系现代冲离跑道,自主品牌按兵修筑工事,可谓一派繁忙急速调整景象。  相似文献   
7.
徐银富 《海运情报》2006,(9):13-14,31
今年4月,与跨太平洋集装箱海洋运输相关的业界人士汇聚在美国西海岸的港口城市长滩,讨论这条全球最重要的航线现在和将要面临的问题。问题的焦点集中在3个方面:1.港口问题,主要是美国西海岸与中国大陆港口和内陆基础设施发展速度的差距在拉大;2。运价问题,班轮公司的运力过剩及其对运价的影响;3。供应链问题,港口周边物流设施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8.
海外来风     
《中国船检》2006,(4):4-5
世界集装箱航运业面临运力过剩据业内人士预计,全球海运能力三年内将提高56%,大大超过实际需求。随着运力过剩的出现,运费下调不可避免。分析人士认为,受运价下调和燃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各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的日子将迎来艰难时刻。新压载水管理公约将对船舶提出更高要求据悉,由于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钢铁贸易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实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实践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都市圈轨道交通已成为实现都市圈时空高效组织和交通一体化的必要条件。目前,中国以超大城市为中心、1 h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都市圈已初具雏形,尤其以广州为中心的都市圈已发展相对成熟。基于都市圈内涵辨析,总结国外都市圈及轨道交通发展的相关经验,分析目前国内都市圈跨城通勤出行及轨道交通特征,回顾广州在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方面3个阶段的探索历程,总结经验并重点提出需要注意的4个方面,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和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