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号灯控制下的交通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引入交通流基本函数,推导出流量、密度、速度3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交通流连续运动建立方程,并引入特征线,从几何意义上分析求解结果。发现对于沿车流方向前面车流密度小,后面密度大的情形完全适合,但对于相反情形却不适用,从而引出了间断交通流方程。最后利用这两方程讨论了红绿灯相继出现时交通流的变化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设置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朱胜跃 《城市交通》2004,2(4):59-63
城市快速道路网建设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措施,出入口的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城市快速路的使用功能,同时出入口间距和型式已经成为评价快速路总体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准。重点分析探讨了如何合理设置出入口,更好地发挥城市快速路的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发展和理论研究现状的论述,指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以通过构造城市连续流交通以保证车流顺畅、快速、大量地通过交通拥堵严重区域的交叉口来解决。在协调控制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连续流交通协调控制应用策略和具体实施流程,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控制策略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连续流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消除其主信号处左转非机动车与直行机动车的冲突,提出了一种左转非机动车优化设计方法.优化模型以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考虑了信号相位相序、周期时长、绿灯时长等约束条件,建立线性规划优化模型.通过案例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优化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在高流量情况下显著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使得原本处于过饱和状态的交叉口变为不饱和,而且在高流量或低流量情况下,都有助于减少交叉口延误.进一步发现,左转非机动车流量每增加100辆/h或直行机动车流量比例每增加1.5%(直行机动车流量比例大于40%),优化设计对机动车最大通过量的提升比例增加4.5%.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非常规交叉口设计在中国的创新应用, 选取U型回转、菱形互通式立交、借用出口车道左转、串联交叉口、连续流交叉口和平行流交叉口, 系统梳理了各种类型非常规交叉口的几何布局、信号相位相序方案和控制策略, 从理论研究和交通安全效益层面回顾了近10年来非常规交叉口的研究成果, 探讨了各种类型非常规交叉口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 非常规交叉口信号配时建模和求解没有困难, 且大多文献采用精确求解算法; 非常规交叉口效益评估结果根据文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不同存在差异, 但总体来看, U型回转不宜设在左转比例过高的交叉口, 菱形互通式立交适合于高速公路和快速路, 借用出口车道左转在左转比例较高的交叉口表现较好, 串联交叉口在过饱和状态下的效益最优, 连续流交叉口和平行流交叉口在对称需求下的效益更佳; 在交通安全方面, 设置U型回转和菱形互通式立交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但其他几种类型非常规交叉口由于数据量较少或缺乏数据, 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 因非常规交叉口运行规则与驾驶人的认知存在差异, 在开放初期驾驶人会存在困惑, 采用驾驶人培训、前车提示和交警现场引导等措施是有效的, 自动驾驶技术与非常规交叉口设计相结合更有望加快非常规交叉口的应用和推广; 整体来看, U型回转、借用出口车道左转和串联交叉口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良好, 菱形互通式立交在中国的适用性还需结合国内交通现况进一步探讨, 连续流交叉口和平行流交叉口由于运行规则复杂, 需先试点运行再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连续流交叉口车辆二次停车和人-车冲突问题,防止车辆排队溢出,破坏连续流交叉口稳定的运行状态,提出人-车信号协调优化控制策略。根据车流运行特征,协调主、预信号配时,优化信号相位方案,以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优化模型。通过仿真对比可知,本文模型计算的延误估算误差在5%以内。通过案例分析可知,现状方案南北左转车均延误和车均停车次数是优化方案的2倍以上,说明优化方案避免了车辆二次停车;从整个交叉口来看,优化方案在两种流量场景下,车均延误分别降低了27.8%、18.5%,提升了交叉口运行效率。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移位左转车道长度在100 m时,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连续流交叉口车辆多次停车问题,提出了各流向车辆在所遇第2条停车线处不用停车的优化控制策略。通过协调主预信号配时,调整信号控制相位相序方案,促使车辆直接通过所遇第2条停车线,使得左转车辆停车次数由3次减少到2次或者1次,直行车辆停车次数由2次减少到1次。分析各流向车辆到达-驶离图式,构建左转车流在所遇第3条停车线处的延误计算模型,结合Webster经典模型,给出连续流交叉口整体延误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与VISSIM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推导给出车辆不二次停车、车车不冲突以及连续流交叉口自身交通组织等因素所需满足的约束条件,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连续流交叉口主预信号协调配时优化控制模型,并设计了4种交通场景以验证不同情况下的效益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信号协调减少1次停车,能够降低50%以上的车均延误和车均停车次数;根据各转向交通量所占比例选择合适的车道分配方案有助于提升连续流交叉口通行效率;在2种策略下交叉口车均停车次数分别为0.88~1.05、0.59~0.77,与已有控制策略约2次车均停车次数相比,明显降低了连续流交叉口车辆停车次数。研究成果可为连续流交叉口控制提供新的视角,对交叉口通行效率的提升效果也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环保总局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要求的提高,深度处理在污水处理厂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文以义亭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为实例,介绍了该工程中对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分别从连续流和间断流两个方面,讨论了在城市道路交通分配中应用的阻抗函数.在连续流阻抗函数中,以速度一流量关系为出发点,提出畅通和拥挤不同状态下的分段研究方法.在间断流阻抗函数中,将路段和交叉口分开考虑,根据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的延误公式计算不同转向交通流的延误.通过在宏观交通模型中的检验表明,文中提出的两类延误函数具备较高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平面交叉口左转车流引起的车流不连续和运行效率低等不足,提出1种城市道路新型连续流交叉口.阐述了连续流交叉口的几何物理模型,从交通空间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交通控制设计3个方面研究连续流交叉口的设计方法,并采用Vissim仿真对传统平面交叉口和连续流交叉口的设计方案进行交通效用评价.结合国内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特性,分析连续流交叉口在国内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流交叉口能有效改善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益,适用于我国城市近郊道路交叉口的改造与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