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研究了利用硅胶吸附管采集甲醇汽车尾气排放中甲醇的方法,对硅胶吸附管的规格、待测样品的浓度、采样参数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及验证。研究表明,利用硅胶吸附管采集甲醇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甲醇的穿透。随着硅胶颗粒装填数目的增加,甲醇的穿透率降低,实际吸附甲醇的效率增加。在采样流量相同时,待测样品浓度越高,甲醇的穿透率越高。在待测样品浓度相同时,采集流量越高,甲醇的穿透率越高。将硅胶吸附管串联,可以有效减少甲醇的穿透,提高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2.
九岭山隧道塌方治理及塌方治理效果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吉高速公路九岭山隧道是大庆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当隧道开挖至ZK102 217时出现了塌方,滑塌范围高约19 m、宽约13 m,塌方量为4 000 m3。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围岩结构(弱风化板岩,钙质或硅质胶结,岩质坚硬,呈块状镶嵌结构)及地下裂隙水是产生塌方的主要原因。采用的处理措施是加强区段支护、回填塌腔、提高松散体的整体强度,并采用"稳住塌方区、固结塌体、超前加固"的分阶段处理方法。施工中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φ42系统小导管压浆固结等措施;开挖采用正台阶法以及拱脚加设锁脚小导管、侧壁施作中空注浆锚杆等措施;通过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手段对塌方处理效果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二次处理。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通量法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法,研究不同配合比的铁路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对于同一组试件,采用这2种试验方法所得数据均能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电通量法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法所得数据分布区间分别在170?C~1?194?C和0.5×10-12?m2/s?~3.5×10-12?m2/s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均可对铁路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能力进行定性分析,电通量法能更好地反映不同配合比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沥青胶浆试验,研究不同粉胶比、不同基质沥青制作的沥青胶浆的高低温性能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得出:在沥青混合料设计时,提高粉胶比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降低粉胶比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采用合理的粉胶比,则可以保证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与低温性能的平衡。随着沥青标号的增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受粉胶比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5.
On the resistance of tanker bottom structures during stran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车辙已经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不可忽视的损坏类型之一。就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分别采用APA和单轴贯入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APA试验能够区分普通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下抗永久变形特性,但不能评判不同温度下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特性。由于单轴贯入试验可以模拟实际路面的受力状态,同时其试验结果与实际路面车辙变形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且,单轴贯人试验还可以较好地区别不同沥青混合料,包括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抗永久变形特性。因此建议研究沥青混合料抗永久变形性能时应选择单轴贯入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性能,研究制备脱硫橡胶沥青胶浆,借助脱硫橡胶溶胀模型,采用锥入度试验对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展开研究,同时利用拉拔仪对其粘结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40目橡胶沥青胶浆进行对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橡胶沥青大幅度的降低了橡胶沥青的高温粘度,有利于施工和易性;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抗剪强度远远大于相同胶粉掺量下的40目普通橡胶沥青胶浆,且其抗剪强度随胶粉掺量及粉胶比的增加而增大;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拉拔强度略低于相同胶粉产量下的40目橡胶沥青胶浆,但两者最佳胶粉掺量下沥青胶浆拉拔强度,前者远远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针对软土地带地下渗流严重的问题,采用排水固结塑料板渗透率的确定进行分析,寻找合适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9.
The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procedure to estimate the damage to a ship bottom and the associated seabed topology that results from a dynamic grounding event. The seabed is modeled as a rigid body and parameterized by a quadratic surface, i.e., a paraboloid, which can in principle model a wide range of seabed topologies. 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program (LS-DYNA)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ontact force versus the lateral penetration, from which the horizontal force component of powered grounding is estimated. The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analyzing dynamic and static grounding events is outlined.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for different ship speeds and for different initial levels of obstruction over the keel. It is shown that a static approach may replace the dynamic grounding simulation, thereby considerably reducing the computational work. The static approach allows for the quick estimation of the energy absorption during powered grounding, which is imperative for decision making during critical situation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a near real-time prediction of the risk of rupture of the cargo tanks and hull girder failure. Moreover,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damaged ship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is related to operations involved in the salvage of wrecked vessels, such as re-floatation and towing.  相似文献   
10.
无砟轨道路基面防水层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基床表层防水用沥青混合料为SAMI混合料。在归纳水工、建筑、铁路等工程用沥青混合料特点的基础上,阐述沥青混凝土用于路基面防水的优良特性。同时,对设计级配曲线偏级配范围上限、中值和下限的3类典型级配的混合料开展室内试验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混合料空隙率和渗透系数随沥青用量的变化规律,提出1%~3%可作为路基面防水的SAMI混合料空隙率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