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用已知EHFV seoul株接种9~10d龄鸡胚后鸡胚出现严重局限的出血斑;ELISA试验显示感染鸡胚尿囊液和对照鸡胚尿囊液OD值之比>2.1;免疫荧光试验在感染鸡胚心、脑、肺、肝、肾组织印片细胞浆内可见不同程度荧光颗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的颈椎间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分析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改进的一步法抽取6例退变和6例正常颈椎间盘髓核的总RNA,用Cy3、Cy5荧光标记制成cDNA探针,再与22 575个cDNA基因表达芯片杂交,激光扫描荧光信号,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进行6次扫描,退变和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共有570个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上调550个,下调20个。结论多种基因表达异常与颈椎间盘退变相关。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对郭峰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和物花环试验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微量实验法。这一方法设计合理、步骤简便,节约试剂、方便病人,具有微量、准确、快速、简便、实用等优点,适宜于各级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我们用联苯胺以及联苯胺衍生偶氮染料刚果红,依文思蓝经口染毒大鼠后用~(32)P后标记方法对其肝脏中的DNA加合物的检测结果,3种物质均检出1种DNA加合物,其含量分别为18.17,1.03,1.74μmol/kgDNA。结果表明联苯胺衍生偶氮染料经偶氮还原产生的联苯胺或联苯胺衍生物,能同联苯胺样在大鼠肝内形成加合物,这种DNA加合物很可能是接触联苯胺衍生偶氮染料的人群膀胱癌发病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G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质量浓度变化及免疫抑制剂对其影响 ,分析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结果 GD患者血清VEGF显著高于对照组。GD临床分组中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 (CGN)、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组 (LGN)、紫癜性肾炎组 (HSPN)、狼疮性肾炎组 (LN)患者血清VEGF均高于对照组 ,而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未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 ,服用者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GD患者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后与冲击前对比血清VEGF显著下降。肾病综合征组 (NS)患者肾病期血清VEGF高于缓解期 ;膜性肾病 (MGN)患者血清VEGF与 2 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LN患者血清VEGF与血浆γ 球蛋白、血抗 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结论 VEGF参与GD的发病机制 ,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有关。免疫抑制剂可降低血清VEGF质量浓度。LN患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与LN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骨节病和腺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腺病毒感染与大骨节病(KBD)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PCR)检测KBD病区和非病区儿童全血及KBD患者血清接种软骨细胞的腺病毒DN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KBD病区和非病区儿童血清腺病毒IgG抗体。结果KBD病区KBD儿童、病区对照组儿童和非病区儿童全血腺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4.92%和28.57%,腺病毒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8.29%、65%和6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BD患者血清培养细胞腺病毒DNA的PCR结果均为阴性。结论KBD病区和非病区儿童腺病毒均有较高的检出率;KBD的发病和腺病毒感染可能无直接病因学关系。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vasion-related genes in two anchorage-independent 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the same patient using a cDNA array. Methods Two human 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 subclonal cell lines CS03 and CS07 derived from a single donor line CS1213 were established by limited dilution procedure. The two cDNA samples retro-transcribed from total RNA derived from CS03 and CS07 cells were screened by a cDNA microarray carrying 234 human cell-cycle related genes and 1011 huma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membrane receptor -associated genes, scanned with a ScanArray 3000 laser scanner. Results The cDNA microarray analysis showed that ]2 genes in CS03 were up-regulated compared to CS07, and 24 genes in CS07 were upregulated. The function of a number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as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cell-cycle,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poptusis,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umor metastasis, including p34^cdc2, TSC22,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Ⅰ (PAI-1)and desmusome associated protein(Pinin). Conclusion Multiple genes a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 cell lines even came from the same pati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genes are involved in the different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组织芯片的可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免疫组化试验中的可靠性和提高组织芯片可信性的方法。方法选择82例人乳腺癌标本石蜡蜡块,利用传统制片技术和自行研制的专用器具分别制作常规石蜡切片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采用自行研制的专用器具制备组织芯片,所得样本的可分析率均在92.9%以上,且随着对同一标本取材数量的增加,其可分析标本率也明显上升。采用传统方法检测的82例乳腺癌标本中ER和PR的阳性率分别为61%和58.5%;采用组织芯片技术,一式一份取材,其阳性率分别为51.9%和50.0%,一式两份方式取材,其阳性率分别为53.8%和53.8%,采用一式三份方式取材,其阳性率分别为57.1%和60.7%,且三种不同取材方式的检测结果与传统制片法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75)。结论在采用统一制备标准并保证组织芯片质量的前提下,挖取直径1.5mm的组织样本制备组织芯片,尽管组织芯片技术与传统方法检测的结果的一致率仍随着对同一标本取材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是三种不同取材方式的检测结果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一式一份取材制备组织芯片完全可替代传统制片技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乃至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研究,且可保证组织芯片的可信性和高通量特征。  相似文献   
9.
蛋白芯片技术对8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蛋白芯片技术对自身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评估。方法 用胶体金标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芯片法检测抗 ds- DNA;用免疫印迹法、蛋白芯片法检测抗Sm 、抗u1RNP 、抗SSA、抗SSB 、抗Rib- P、抗 Jo -1及抗 Scl- 70 7 种自身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抗dsDNA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法优于胶体金标法 (P<0.01);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DM/PM)组 Jo -1 抗体(P<0.0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组u1RNP抗体(P<0.01)、硬皮病(PSS)组 Scl- 70 抗体(P<0.05),蛋白芯片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在 DM/PM组、PSS组、MCTD组,蛋白芯片法与免疫印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显著性差别(P<0.05)。4种方法的总体敏感性依次为蛋白芯片法、免疫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标法。结论 蛋白芯片法检测项目多、简便快速、敏感性好、特异性强、分析客观,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应用辣根过氧化酶—抗人IgG单克隆抗体(HRP—McAb)和辣根过氧化酶—抗人IgG多克隆抗体(HRP—PcAb),在ELISA检测PAIgG影响因素的预试方面以及对一批正常人(N=34)和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N=65)进行了PAIgG测定的比较,结果表明;HRP—McAb和HRP—PcAb在ELISA检测PAIgG法各预试条件方面多数相近似,二种试剂检测值间呈现较好的相关性(Y=0.689,P<0.0005)故在常规ELISA检测PAIgG法中可用HRP—McAb代替HRP—PcAb,以利实验方法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