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86篇
综合类   253篇
水路运输   105篇
铁路运输   58篇
综合运输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经济性是智能船舶能否实现推广应用的关键,目前国内外有关智能船舶经济性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传统船舶经济性分析方法进行修正优化,提出智能船舶经济性分析计算模型,并根据理论推导结果,得出智能船舶经济性分析的线性叠加简化模型,并利用40万吨级VLOC实际运营数据进行科学性检验。本文提出的模型与方法适用于各类智能模块加装情况下的经济性核算,为相关单位开展智能船舶经济性快速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考虑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 CAV)应用先进的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采用智能交叉口的组织形式,大幅提升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降低C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混行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出行成本,提出智能交叉口在城 市交通网络中的布局优化问题,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并求解。首先,基于对两类车辆行驶特性的分析,建立混合用户均衡模型,描述CAV与HV的路径选择行为;其次,从交通规划者的角度,以系统最优为目标,整合混合用户均衡模型,建立面向新型混合交通流的智能交叉口网络布局优化模型,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选取Sioux-Falls交通网络作为案例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并研究CAV渗透率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智能交叉口在城市路网中的合理规划极大地提高了新型混行场景下城市交通系统的出行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由于网联自动 驾驶单方面技术优势带来的CAV与HV的出行效率差距,增进了出行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In this paper, a smart crank and slider mechanism is analyzed mostly from a dynamic view. By means of dynamic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3D nonlinear structure is simulat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accomplish smart movement prescribed. And in order to ensure reciprocal movement with higher frequenc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avoid over heating of parts. Compared with internal energy, kinetic energy of total rigid body is dominating, and Y direction equivalent rigid velocity is much higher than X direction velocity. Equivalent rigid velocity of all parts is consistent with respective movement condition. For both energy and velocity, slider effect is dominating. Three direction equivalent inertia force oscillates. Force amplitude in Y -direction is comparitively the greatest.  相似文献   
4.
陈华 《港工技术》2021,58(2):39-43
本文结合某港散货港区智慧港口规划项目,介绍了该港南作业区智能化项目的核心在于构建一套适应现代散杂货港口发展趋势、突破传统散货港口作业模式的全新港口智能化系统。本次规划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AI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础设施与生产业务融合,创新生产作业流程及资源配置,显著提高港口的作业运营能力、物流协同能力、口岸支持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助力某港打造全国领先的基于5G+数字中台+AI的智慧散货港区。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作为需求分析的有效技术手段,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决策的精准度,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等20余座城市的轨道交通现状运营数据进行全面整理与归纳,系统阐述网络客流、线路客流、车站客流的诸多特征,从负荷强度、网络平均乘距、线路平均运距、换乘系数、断面高峰小时系数、断面不均衡性、换乘客流量级分布、车站超高峰系数等客流预测关键技术指标进行特征探讨与规律总结,以期协助模型工作者更好地把握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与乘客接触最为紧密的系统,应基于“以用户为中心”来提升客运服务水平。通过优化系统层级、整合多元化支付平台、引入智能客服功能、对接电子发票系统等措施,规划设计了适用于广州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要求的AFC系统架构,以期打造智慧的AFC系统,为乘客提供更为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公路交通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总结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决定论、技术进步论、人力资本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特殊知识积累论)的基础上,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建国以来中国公路交通的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制度在公路交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生产要素的制度性边界"这一概念,指出制度边界具有随经济、技术等因素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和模型;为打破制度的"低度均衡",扩展生产要素的制度边界,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快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冕  王芳  罗瑞龙  姜哲  崔维成 《船舶力学》2021,25(10):1356-1366
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容器用于模拟水下压力环境,其容器壁上承受反复载荷,容易产生疲劳裂纹.疲劳裂纹扩展是影响其断裂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分析半椭圆裂纹在老化的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容器中的扩展行为,评估容器的安全性,因此对材料20MnMoNb钢的裂纹扩展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考虑三角形和梯形加载情况,通过比较两组实验结果,考察了其材料对保载时间的敏感性.采用基于统一的裂纹扩展率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疲劳裂纹扩展计算,并通过CT试样的一组数值和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建立了不同初始尺寸、展弦比和倾角的裂纹有限元模型,并根据裂纹在容器内壁的容许深度准则,计算了容器的剩余寿命.其分析结果可为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容器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货车是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影响我国碳达峰总体目标实现的重要因 素。本文从货车运营环节入手,在运用生长曲线函数对货车保有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不同类 型货车的保有量和单车碳排放变化进行研究,并从货车节能技术发展、新能源货车推广和应用进 程两方面入手,分3种情景对货车运营环节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趋势进行预判,推演货车运营环 节的碳达峰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同时加快货车节能技术发展以及新能源货车推广和应用 进程,货车运营环节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规模才能得到有效抑制并逐渐减少。若到 2030 年货 车单车燃料消耗水平较 2019 年降低 20%以上,新能源货车在货车整体保有量中的占比达到 20%,到 2060 年货车单车燃料消耗水平较 2019 年降低 50%,新能源货车占比达到 50%,则货车 运营环节碳达峰时间将缩短至2030年左右实现,2030年后货车运营环节产生的碳排放总量规 模将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Smart card data are increasingly used for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passengers’ behaviour analysis and network demand forecasting. Public transport origin–destination (O–D) estimation is a significant product of processing smart card data.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O–D estimation methods using the trip-chaining approach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both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However, the validity of these estimation methods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se datasets usually lack data about passengers’ alighting, as passengers are often required to tap their smart cards only when boarding a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Thus, this paper has two main objectives. First, the paper repor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existing O–D estimation method using the unique smart card dataset of the South-East Queensland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which includes data on both boarding stops and alighting stops. Second, the paper improves the O–D estimation algorithm and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se improvements, relying on this unique dataset. The evaluation of the last destination assumption of the trip-chaining method show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matching result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ctual boarding/alighting times and the public transport schedules. The proposed changes to the algorithm improve th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the actual and estimated alighting stops, as this distance is reduced from 806 m using the original algorithm to 530 m after applying the suggested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