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5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1.
通过分析影响双矿集团生产的地质问题,建立以三维地震、无线电坑透、直流电法仪为基础的地质构造探测技术,采取有效的手段有针对性做好矿井地质工作,促进煤矿安全高产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时空多模式融合模型(MM模型)的实用建模方法.利用华北地震和北京SARS 2个时空数据集对MM模型进行了建模应用和性能评价,与单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MM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与预测趋势变化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分析表明,利用MM模型对不同类型时空过程建模时,不同分量信息所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铁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根据深圳地铁抗震设计需要,对深圳地铁的3种典型断面,采用释放荷载方法进行了平面有限元静力计算,确定初始应力场,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进行了振型计算,确定合理的积分步长。在此基础上,运用Newmark隐式时间积分法对地铁的3种典型断面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确定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衬砌结构的薄弱部位及其相互的位移和应力,计算结果为深圳地铁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震波本质为非平稳随机过程。为了准确分析地震波对车辆?轨道系统非线性振动行为及动力可靠度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轨道不平顺概率模型和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建立考虑轨道随机不平顺作用的横向地震?车辆?轨道系统随机分析及可靠度计算模型。以地震波演化功率谱模型为例,峰值加速度取为1.96 m/s2,对地震和轨道不平顺联合作用下的车辆?轨道系统随机响应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考虑轨道不平顺和地震波的联合作用时,车体横向加速度和轮轨横向力较仅考虑地震波作用下的系统响应增大约10.92%和24.97%;轨道随机不平顺与地震随机波的耦合将进一步增大结构动力响应的离散性,故而开展地震和轨道随机不平顺的联合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美国加州洛杉矶港口停靠设施两种支挡结构的岩土工程勘探和设计成果,为了在码头提供两个驳船停靠点,要对现有堤坝边坡进行开挖,开挖后的边坡需要有支挡结构支撑。根据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数据,项目地基为砂、泥质砂和黏土层,场地在运行地震水平下(震级5.5,峰值加速度0.28g)和偶发性地震水平下(震级6.5,峰值加速度0.52g)将会发生液化现象。建议支挡结构采用AZ型中心桩和AZ型辅助桩结合的钢板桩,并采用静力和运行震动水平共同作用下的侧压力分布图和极限平衡法分析确定桩长和截面尺寸。  相似文献   
6.
以K6型网壳为研究对象,考虑网壳支承结构的弹性效应,并在支承结构中设置屈曲约束支撑(BRB),考虑在9度区强震作用下,通过不同的屈曲约束支撑布置方式对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整体网壳支承结构共同工作时,结构主要节点位移和杆件内力响应都有所减小;网壳上部结构设置屈曲约束支撑能够有效降低节点位移和杆件内力响应;考虑上部和下部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共同工作对于K6型网壳减振耗能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石窟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型通用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动力分析,研究石窟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通过瞬态分析,指出了石窟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薄弱部位,并且给出在易被破坏位置上的节点的位移时程和易被破坏位置上的单元的主拉、主压应力时程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薄弱部位多数发生在石窟的脚点附近,在有裂隙的部位打入锚杆对石窟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