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dvanced modelling of rail vehicle dynamics requires realistic solutions of contact problems for wheels and rails that are able to describe contact singularities, encountered for wheels and rails. The basic singularities demonstrate themselves as double and multiple contact patches. The solutions of the contact problems have to be known practically in each step of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model. The existing fast, approximate methods of solution to achieve this goal have been outlined. One way to do this is to replace a multi-point contact by a set of ellipses. The other methods are based on so-called virtual penetration. They allow calculating the non-elliptical, multiple contact patches and creep forces online, during integration of the model. This allows nearly real-time simulations. The methods are valid and applicable for so-called quasi-Hertzian cases, when the contact conditions do not deviate much from the assumptions of the Hertz theory. It is believed that it is worthwhile to use them in other cases too.  相似文献   
2.
骑浪/横甩是IMO船舶第二代完整稳性的五种失效模式之一,是一种基于概率的稳性衡准,制定规范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保障船舶在实海域中的航行安全,确保不发生稳性失效情况.本研究中,以IMO有关成员国提出的最新版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草案为基础,基于自主开发的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校核软件,针对围网渔船开展了样船计算和比较分析,研究IMO正在制定的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方法对该类船型的适用情况,分析船型参数对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的影响,为我国参与国际法规制定,提出针对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的提案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The response of an offshore wind turbine tower and its monopile founda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when exposed to linear and fully nonlinear irregular waves on four different water depths. The investigation focuses on the consequences of including full nonlinearity in the wave kinematics.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irregular wave realizations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fully nonlinear potential flow wave model OceanWave3D [1].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wave realizations are compared using both a static analysis on a fixed monopile and dynamic calculations with the aeroelastic code Flex5 [2]. The conclusion from this analysis is that linear wave theory is generally sufficient for estimating the fatigue loading, but wave nonlinearity i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ultimate design loads.  相似文献   
4.
不同管道特征对声发射信号幅度的衰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引起声发射信号衰减的各种原因,采用美国PAC公司的声发射仪,对一个复杂特征管道中声发射信号的幅度衰减情况进行了试验测量,得出了不同管道特征对声发射信号幅度的衰减影响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发林  宫镇 《汽车工程》2000,22(1):21-24
本文首先简要地分析了声激励减阻机理,然后,针对类似桑塔纳车身的模型采用了声激励的方法进行了减低空气阻力的研究,得出了声激励参数,方式和减阻效果的关系,并且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表明利用声激励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此类车身的空气阻力。  相似文献   
6.
借助《山东省交通现代化评判方法及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的成果,依据山东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2006、2007年的交通现代化实现度进行测算,提出了公路建设、道路运输、水路运输不同领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船用增压器的包覆层结构,其内层为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外层为金属薄片。采用统计能量法(SEA)建立该结构的中高频段隔声数值模型,开展包覆层的隔声试验,隔声量实测值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能验证数值建模的有效性。对包覆层的吸声材料的厚度、密度和流阻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数值试验组,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法分析影响材料隔声性能的关键因素,得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材料厚度,在选型设计中还应考虑密度和流阻因素。当安装厚度受限时,可通过改变密度和流阻值来提高材料的隔声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铁轨检波形不平顺控制的轨道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轨道不平顺性是引起列车产生振动和轮轨作用力增大的主要根源,对列车运营安全性、平稳、舒适度、使用寿命及环境噪声等都有重要影响。基于地铁轨检车波形数据,从高低、轨向、水平、轨距四类不平顺方面考虑,采用归类方法分析不同的轨道类型不平顺性特点,探讨提高轨道平顺性、舒适性措施及思路,介绍轨道精密定位的基础控制网技术提高轨道初始平顺性,轨道润滑技术,分析减振地段平顺性、全线轨枕间距控制,以及介绍消除轨道不平顺影响降低车内噪声提高乘客舒适度的轨道吸声板技术。  相似文献   
9.
高速列车结构振动噪声预测与降噪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以及声传递向量,运用ANSYS软件和SYSNOISE软件研究高速列车车体的结构模态与室内声腔声学模态,仿真分析高速列车结构-声场耦合系统的低频噪声,并对铺设吸声材料和涂敷阻尼材料的车身部件进行声学贡献分析,为高速列车的减振降噪提供理论依据.对某高速列车拖车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声学测试点的总声压级超出了TB 1809-86标准拖车客室的容许噪声值;在某些计算频率下,车体某些部件涂敷阻尼材料后对客室测试点的声学贡献由小变大,这说明阻尼材料不仅改变了这些部件的振动幅值,同时也改变了振动相位.因此,在采用阻尼材料减振降噪时,应对车体板件进行声学贡献分析,充分考虑阻尼材料对测试点声压级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乘客室内噪声.  相似文献   
10.
轿车加速行驶声辐射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润  孙庆鸿  陈南 《汽车工程》2005,27(6):715-718,723
论述了轿车加速行驶噪声的原理,推导了轿车与地面间声场的声学模型。对于建立的轿车加速行驶噪声的声辐射理论预测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