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航海技术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宋人在隋、唐航海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横渡印度洋的航海活动,把中国古代航海事业推向鼎盛时期。本文试图从科技史角度,着重对宋代的气象航海、地文航海、天文航海和航海操纵技术等主要环节作一初步的综合性论述,说明中国古代的航海史,到宋代已经从“原始航海”时期进入“定量航海”时期,比西方领先了2~3世纪。同时对若干学术界有争议的课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看法,希望能为研究宋代航海技术这一课题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2.
12月22日,宋代古沉船“南海Ⅰ号”成功出水,并将在它的新家“水晶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安家。受天气、环境、技术等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南海Ⅰ号”多次推迟出水时间。从5月份正式开始打捞,到“南海Ⅰ号”顺利上岸,在200多个日子里,广州打捞局的打捞人员付出了大量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12月22日,举世瞩目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出水!同时,“南海一号”整体打捞起浮仪式在肩负起浮重任的亚洲第一浮吊“华天龙”号上隆重举行。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了仪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4.
其东 《中国港口》2009,(3):I0001-I0001
国际金融风暴的来临,对中国经济和港口不啻是一场疾风骤雨,如何认识港口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形势,这使我们想起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所述,现已不再是“海棠依旧”,而“应是绿肥红瘦”。港口原有发展一些条件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港口长期来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进一步显现,因此不论是港口发展的理念、战略、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应该作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一千多年来,通过航海进行医学交流,对中外医学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鉴真和尚应邀赴日传授佛教和医学,六次渡海已载入史册。宋代沙船频繁地来往于东南亚各国,广州和上海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经市舶司登记,阿拉伯商人运往欧洲等国的药物有六十余种,如朱砂、人  相似文献   

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人才来说,知识素养极为重要,只有具备了广博深厚的知识功底,人才的能力和作用才会不断增强,得到充分的发挥。宋代方仲永5岁能诗,天资过人,然其父苟于小利,不懂得惜才养护,才有“仲永13岁时与常人无异”的悲剧。可见,即使天才亦需不断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7.
宋代苏州的农业生产、粮食贸易、商业流通以及人们的出行都离不开船,故其造船业非常发达.<平江城坊考>中记录了宋代苏州有船舫巷、船舫桥、东船场巷、西船场巷、艇船桥、蒲帆巷等不少地名与造船及辅助手工业有关,形象再现了宋代苏州造船、修船业蓬勃兴旺的情景.本文从这些地名入手,结合有关方志、文集、史书以及出土文物来考察一下苏州造船业盛况.  相似文献   

8.
于金良 《中国船检》2007,(11):94-96
对于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人们大多从艺术角度进行评价。但笔者以为,《清明上河图》的主题是“上河”,该画作既反映宋代漕运制船的历史,也是研究、考稽、复原北汴河船只的重要参考文物。  相似文献   

9.
埃及亚历山大港,久已慕名。过去,我在宋代航海著作《诸蕃志》中读到过有关它的情况:“遏根陀国(即亚历山大的古称),……相传古有异人徂葛尼(古代国王译音),于濒海建大塔,……塔高二百丈,可通四马齐驱而上。”在公元十四世纪之前,亚历山大和我国泉州并列为世界最大港口。《诸蕃志》中说到的灯塔,就建立在亚历山大港的法罗斯岛上,它享有“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和“灯塔之王”的美名。  相似文献   

10.
宋朝疆域不如汉唐时期广阔,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存在困难,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则相应得到重视。廉州地处西南沿海地带,随着宋朝统治者对对外贸易重视程度的增加及航海技术的进步,廉州在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对外经济交流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与当时的安南、占城、真腊等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这不仅带动了廉州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使得廉州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在宋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试以《诸蕃志》、《岭外代答》等文献为中心,分析宋代廉州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1.
泉州湾宋船船舱中出土的遗物,不仅为研究我国海外交通贸易史,考查这艘海船沉没的年代和原因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而且为了解我国宋代海员的某些生活状况,提供了可靠的探讨依据。本文拟就宋代船员的分工、物质和文化生活及有关工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在晚年曾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大海以她那特有的宽广、深沉、瑰丽、神奇给东坡以想象、启迪和安慰。大海在东坡的生活、创作道路上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闰四月十五日苏东坡因“元祐党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宋代时期,出现了几项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纸张。随着与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这些发明先后传入了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并经过埃及,传入欧洲,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宋代,我国航海事业日益发展。中国的船只,航行到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港口,与所在国家进行贸易。据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和赵海汝适《诸蕃志》两书记载,宋代海上交通,东起朝鲜、日本,西至地中海东岸和非洲东部。沿线的东南亚、南亚、埃及和东非及  相似文献   

14.
漕运是中国古代海事管理重要起源之一,漕粮海运孕育了中国古代航海保障事业萌芽。漕运是中国历朝历代利用河道或海道,将江南粮食调运至首都或边关重镇的国家行为,始于秦代。初时,“随事立名,沿革不一”。三国时期,曹魏政权设置监运谏议大夫,漕运管理首次出现专职官员。晋初,以大司农护漕掾,督水使者督理漕运。《通典·职官九》记载“晋武帝省水衡。置都水台,有使者一人,掌舟航及运部,而河堤为都水官属”,“都水台”应是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海事管理机构。唐初,因简政薄赋,漕事简便,以督水监兼掌漕运事。唐玄宗为加强漕运管理,任命陕州刺史李杰为陕州水路发运使,督理漕运,“漕运之有使,自此始也”。宋代,漕运体系日趋成熟,职业化漕卒队伍渐成漕运主力。  相似文献   

15.
《游艇业》2012,(12):136-136
2012年10月25日,北京饭店金色大厅内霓裳鬓影,翘楚云集。作为连续十二年担纲中国国际时装周开幕首秀的中国高端奢侈品品牌NE·TIGER,今年再度为这一国际时尚盛会拉开了序幕。此次NE·TIGER主题为“华·宋”的2013春夏高级定制华服发布会,延续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品牌精神,将宋代淡雅高虫、简洁婉约的服饰文化与轻盈通透、色彩柔和的2013年国际流行趋势精妙融合,将观众带入琴音禅境的同时也引领着国服文化的新时尚,展示了中国至臻高贵的华服设计和极致珍惜的服饰工艺所能承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祖国东南海滨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早在南朝陈至五代年间就有海船远航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的广阔海域。到了宋元时期,来泉州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00多个。 频繁的海上交通,促进了泉州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泉州被誉为“梯航万国”的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 每年秋冬之际,我国东南沿海多刮北风,正是泉州港海船启程南下的大好时机;到了春夏之交,南风劲吹,又是我国商船或外国商船归往泉州的最佳时节。如果遇上季候风不顺和,不仅威胁海上航行的安全,而且要延误船期。 因此,在宋代,泉州除了大兴造船业之外,海港官府还要举行向海神“祈风”的祭典。 泉州西郊7公里处的晋江下游北岸,有一座“一似  相似文献   

17.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徐兢奉使高丽归国后,就其亲身经历,参考有关典籍撰写的。对高丽的历史、地理、风土民情、典章制度以及宋代与高丽的交通航线,造船技术与工艺,如船的结构、特点,柁、碇、帆等的使用,航海技术如指南针的应用,海图的绘制,季风的利用,天气预测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是研究朝鲜历史文化及宋代海外交通的珍贵资料。路允迪宣和奉使高丽后,赐妈祖庙号顺济,标志着妈祖从民间地方性神变为朝廷承认的神,确立了妈祖的海神地位。此后,妈祖信仰从福建向南北发展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1979年11月26日,新华社首先播发了"宁波发现宋代海运码头遗址和古船"的消息。接着,《人民日报》于1980年1月3日报道:"浙江省宁波市新近发现古代海运码头遗址和一艘古船。据考证,这是宋代的遗物。……宋代海运码头和外海船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宁波的对外交通贸易和造船工业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足见出土的宁波古船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罗星塔軼事     
世界航海图册上所标的罗星塔,是在距福州城21公里马尾港边的一座古塔。相传是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乃岭南(今广东)李氏之女,嫁给柳七郎。她容貌佳丽,被豪强看中,被设谋立罪,贬其夫到福建僻壤服苦役。七娘也随郎人闽。不久,柳七郎被折磨死了。七娘痛哭欲绝,托人变卖家当,在马尾港江心一个小岛上,建一座七层的石塔,为其夫祈祷冥福。该塔世称“七娘塔”,因建在罗星山上,又称“罗星塔”。这座山,水绕其四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宋代的泉州港,曾经以它的繁荣著称于世。当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polo)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认为,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两个最大的贸易港之一。他在写到泉州的繁荣时说,各地商贾贩运货物的数量,“虽合全世界也不及刺桐(即泉州,因初筑城时环植刺桐树,亦称刺桐港)一个大港。”另一个当时著名的旅行家,摩洛哥人伊本·拔图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