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车厢后板锁紧机构的设计是自卸汽车设计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固定于倾翻回转轴上的锁紧机构进行了结构介绍和分析,通过对此种锁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来设计合理的机构,从而保证了锁紧机构工作的顺序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后装压缩式垃圾车锁紧机构从引进国外技术的锁紧机构发展到人工锁紧机构,再发展到自动锁紧机构的变化过程,阐述了各结构的构成原理、改进方法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王吉瑞 《驾驶园》2009,(9):62-64
自卸车是指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又称为翻斗车.工程车.由自卸车底盘举升机构总成.液压系统总成锁紧机构总成大箱总成等5大块组成。  相似文献   

4.
麻文焱  王巍  闫亚坤 《汽车技术》2007,(3):41-42,46
某汽车公司2001年底投放市场的轿车,在我国海南使用中有个别车的油箱锁紧盖回油管座根部出现裂纹,存在燃油渗漏故障。针对该车的相关零部件(油箱、油管及油箱锁紧盖)进行了测试,结合车辆具体结构和海南的使用条件,通过分析得出了油箱锁紧盖的失效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对改进后的油箱锁紧盖进行的试验测试,证明了对该油箱锁紧盖失效原因的分析是正确的,改进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垃圾车厢体后门机构存在着锁紧和密封工作不可靠,锁轴和锁钩配合不到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带密封和锁紧装置的新型机构(包括后门和厢体框架两部分)。利用双出杆定位油缸带动顶部的楔形块运动,保证后门旋转中心的位置;利用腰形孔、锁紧油缸、锁钩三平行线结构保证配合可靠,密封条开关牢靠;利用NX三维设计软件,对产品进行设计和验证,以降低手工计算的难度,提高其准确性。通过试验,该装置使用效果良好,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部分轻型载货车平头驾驶室采用扭杆式翻转机构,该装置要求其锁紧机构必须安全可靠。以某轻型载货车的驾驶室锁紧机构为例,阐述了轻型载货车驾驶室锁紧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1叉车倾斜油缸活塞杆锁紧螺母的松动 CPQ2型叉车在使用过程中,承载货重起升的倾斜油缸是损坏最严重的部件。叉车在叉运货物的起落过程中,发生倾斜油缸活塞杆在缸筒内的转动,引起活塞油封的严重磨损和活塞杆头部的断裂,究其原因,主要是倾斜油缸活塞杆锁紧螺母的锁紧状况不良。若自身减震性不好,如再加之道路状况不良;叉车在作业时的振动极易引起活塞杆锁紧螺母松动和活塞杆径向转动,从而导致活塞油封磨损和活塞杆头部的断裂。根据问题进行分析,对叉车的倾斜油缸锁紧装置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离合器踏板总行程的调整调整踏板限位螺栓,总行程为160~180毫米。其调整方法为:首先将离合器开关锁紧螺母拧松,将离合器开关顺时针旋转8~10圈,其行程变小或无行程,然后逆时针旋转6~8圈,使离合器踏板行程变大,用钢板尺测量其数值,直至将数值调整到规定值为止,最后将锁紧螺母锁紧。  相似文献   

9.
向科 《专用汽车》2007,(1):42-43
针对垃圾车后门锁紧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一种楔形后门锁紧机构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扫路车、洗扫车等专用车后门的锁紧机构结构形式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在后门锁紧机构增加预紧装置,插销(或钩爪)位置增加锁紧检测信号反馈系统的优化解决方案,并进行了特定工况条件下的实例理论分析计算,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大型公路客车行李仓仓门锁止机构的选配,阐述了仓门门体、上移式四连杆铰链、密封系统的设计及其运动校核。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客车在行车过程中发生后轮抱死的问题,对某纯电动客车的制动系统进行检测,经过分析与试验找到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改进制动管路原理,解决后轮抱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罗彦斌  陈建勋  杨东辉  李栋 《隧道建设》2016,36(12):1435-1441
为研究隧道锁脚锚管在端头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采用了一种隧道锁脚锚管受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应变片外贴导线内引的电测法,该方法克服了钢管表面贴片易损坏、引线困难等难题。以工程上经常使用的长为3.5 m、直径为42 mm、壁厚为4 mm的热轧无缝钢管为例,系统介绍了测试锁脚锚管受力特性的试验设计方案,包括锁脚锚管管身轴向应变测试和管身弯矩测试。给出了锁脚锚管受力测试装置的设计与工艺,包括测力锚管的加工和温度补偿条的加工工艺。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在某土质边坡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将锁脚锚管安装在边坡土体中,然后在锁脚锚管端头加载,测试其受力状况。试验结果表明: 锁脚锚管受力测试装置安设完毕后,测点成活率达到100%;锁脚锚管端头垂直加载,管身最终变形和试验测试结果相吻合;该试验方法能够真实反映锁脚锚管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4.
剧仲林 《隧道建设》2022,42(Z1):28-39
当前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因沉降变形量大而造成的成本消耗高问题较突出,初期支护底脚作用力与锁脚锚杆抗力不平衡是隧道初期支护沉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建立支护底脚与锁脚锚杆之间力的平衡关系是控制隧道初期支护沉降变形的重要前提。以弹性地基梁柱原理和摩擦桩原理来计算分析锁脚锚杆的内力和位移及其与地基的反力关系,以此确定锁脚锚杆的承载能力;通过分析锁脚锚杆对支护结构的柔度,确定其与支护结构的相互影响,进而建立考虑锁脚锚杆对支护结构底脚影响的支护结构力学计算模型,计算其作用于锁脚锚杆端上的作用力作为锁脚锚杆的设计依据;按照上述原理,分析了Ⅴ级围岩当前流行的42锁脚锚管的不足,并示例计算分析了108锁脚锚管的承载能力;最后以Ⅵ级围岩风积砂隧道施工的实例来说明“分布式”加强锁脚锚管以及锁脚锚桩控制支护沉降变形的显著效果验证技术的可行性;结论认为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可按照“荷载—结构”原理确定围岩与支护、支护与锁脚锚杆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达成支护结构之间力的平衡稳定以实现控制支护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滚轮顶杆式断缆锁紧装置及其虚拟样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滚轮顶杆式断缆锁紧装置,提出了该装置的设计准则,作为该装置的设计计算依据,采用模块化、参数化的建模方法,建立了滚轮顶杆式断缆锁紧装置虚拟样机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锁紧装置的虚拟样机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专门适用于在煤炭发运站和火电厂装卸的专用自卸车底板侧翻式自卸车,具体分析了三仓结构设计、锁紧装置、导向装置、电气液的工作过程,以及具有边走边卸的功能,提高了自卸车的通过性。  相似文献   

17.
复杂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施工进展,以南沿江城际铁路跨秦淮河特大桥70#墩深基坑施工为例,对其采用锁扣钢管围堰+型钢内支撑相结合的方法。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稳定可靠、止水性好、可恢复性好、经济性较好,为大型建筑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后续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is to apply the Pacejka magic formula tyre model on a study of a hydraulic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especially applied to a light motorcycle. A sliding mode PWM controller is designed and tested. Bot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n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re undertaken.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longitudinal adhesive coefficient between a tyre and the road through the magic formula tyre model, the parameters of which are identified by a genetic algorithm. A dynamic analysis of a light motorcycle is carried out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designed in the study is effective to prevent wheels locking during emergency braking. The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match experimental data well.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is to apply the Pacejka magic formula tyre model on a study of a hydraulic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especially applied to a light motorcycle. A sliding mode PWM controller is designed and tested. Bot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n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re undertaken.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longitudinal adhesive coefficient between a tyre and the road through the magic formula tyre model, the parameters of which are identified by a genetic algorithm. A dynamic analysis of a light motorcycle is carried out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designed in the study is effective to prevent wheels locking during emergency braking. The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match experimental data w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