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极地规则中重点条款及钻井平台在极地海域作业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综合国内平台的极地作业改造经验,从规范条款、作业海洋环境分析、平台结构性能评估、关键设备和系统、航行通信安全等方面提出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芬兰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修造船、环保技术、通讯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尤其在极地技术领域拥有高端的研发平台、出色的专家队伍、丰富的实践经验、先进的设施设备和良好的法律环境,中芬两国在推动北极科学开发、可持续发展方面拥有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归纳,分析我国在极地事务中的重要性,结合极地开发、国际极地规则,融合绿色造船、新能源动力装置的应用,分析极地航行对船员的特殊要求。融合环保目标型标准理念,构建极地航行船舶从法规、设计、建造、教育多维度环保理念。北极航区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减少船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更好地倡导和协调发展海上"一带一路"发展,提供了极地环保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6月,中俄两国签署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两国的北极可持续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展至北极航线开发利用、北极地区基础设施、北极资源开发、北极旅游、极地生态环保与极地科考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曹晶  王刚 《船舶》2023,(1):61-71
通过梳理极地船舶国际公约、规范技术现状,分析中国船级社建立的极地航行船舶规范特点,并结合我国极地战略及发展需求,总结未来极地船舶规范的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极地船舶破冰技术、防寒技术和航行及保障技术等重要关键技术问题,从船舶结构冰载荷技术、冰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计算、冰载荷激励下螺旋桨和轴系强度、极地船舶防寒设计与低温试验验证、极地操作能力评估和冰区操作船体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发展建议,为未来我国极地船舶规范体系的自主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两极冰融现象日益加剧.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促进了北极航线的开发,南极的冰雪美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乘船观光.本文针对极地航行的特殊性和挑战性,从极地安全航行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现行的极地水域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IMO和IACS等国际性组织出台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并分析了IMO强制性《极地水域船舶作业国际规则》对船舶及海上人命安全和极地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自升式平台作业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升式平台在较大水深海域及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作业安全性受到威胁,常规的作业适应性分析方法不能满足科学决策的需要,为此研究了平台整体安全性能与作业区域环境条件的匹配性.以海洋石油HYSY93*平台为例,通过作业水深适应性、桩基稳定性、结构完整性等分析,研究平台适应性评估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平台在某海域只适合于非台风季作业。  相似文献   

8.
介绍主要发达国家的北极政策和5类极地船舶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极地船舶国际公约、船级社规范、国际标准以及主要国家法规等进行分析,对我国极地船舶标准化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各主要极地水域航行船舶结构规范的载荷定义,结构加强原则等作扼要评述。基于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近期设计的某PC3级极地科考船型,就极地船型结构设计基础性问题,如总纵强度评估、破冰功率估算、低温环境结构选材设计等展开讨论,阐明了此类船型结构规范设计要点。通过比较分析,重点讨论了冰级(破冰厚度)、主要船型参数(排水量、船宽、肋距等)、腐蚀/磨蚀余量等因素对外板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海上风机基础的打桩作业要求,设计一种单桩稳桩平台,并利用ANSYS APDL软件对单桩稳桩平台在打桩作业工况、遭遇台风工况等极端典型工况的结构强度、整体稳定性和单桩稳定性进行校核。结果表明,设计的稳桩平台可满足海上复杂环境下单桩基础的定位、导向和沉桩等技术要求,为海上风电单桩稳桩平台的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极区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科技价值,直升机在我国历次南北极科考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牵引适用于极区环境的直升机技术发展,该文通过分析极区地理气象环境、我国直升机在极区的任务剖面,构设了直升机使用场景和关键技术需求,并研究分析了各项关键技术的技术内涵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重点发展冰雪地起降、复杂环境飞行、防冰防雨、低温使用、舱内加温保温等关键技术,使直升机能适应极区复杂地理气象环境、极端低温环境,并能在极地无人区进行自主保障,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北极环境下低温等恶劣条件对潜艇舵杆机构机械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建立潜艇舵杆机构三维模型,并以导向拉杆构件为例,对其在-60℃~-10℃的静力学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值出现在拉杆头与拉杆的连接部位,舵杆存在拉断的风险。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将低温机械性能较差材料替换为极地船用钢EH36后,在-60℃~-30℃时最大应力值平均下降11.49%,有效提高了舵杆在低温下的机械性能,为北极环境下的舰艇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国内已研发的救生艇不能满足极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50℃)下的设计和制造规范的问题,设计制造了适合极地低温环境的极地救生艇样机。研究了样机的耐低温性能,包括发动机的低温启动性能、艇钩装置的低温释放能力、门和舱盖的开启能力等,并进行了必要的低温环境(-50℃)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救生艇样机的发动机、艇钩装置、门和舱盖以及驾驶窗能够在极地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极地救生艇在极地低温环境下具备正常的救生能力,以期为同类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极地具有气候环境极端恶劣、海气交换强烈、湿度很大等特点,在此航行(或冰区航行)的船舶和海洋平台结构表面极易形成覆冰,它不仅影响设备操作,更直接威胁到船舶和海洋平台的安全。对国内外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防冰和除冰技术的现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覆冰对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不同部位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然后,归纳和分析国内外现有防冰和除冰方法与技术,包括电加热、红外线、超声导波等主动除冰方法,以及超疏水涂层、牺牲性涂层、水润滑涂层以及低交联度界面滑移涂层等被动除冰方法。最后,总结现有防冰和除冰技术在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上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为极地航行船舶及海洋平台的防除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俊杰 《中国船检》2013,(7):18-21,132
极地船舶建造市场正成为世界造船业的竞争新"高地"。北极航线破冰而出,极地船舶建造也随之升温。然而,在北极地区航行的船舶面临着许多极地地区特有的风险。由于低温,从甲板机械、应急设备到海水吸入口的许多船舶组件的效能降低。一旦结冰,船体、推进系统和附属设施都将被迫承载额外的负荷。因此,穿越北极航线的船舶与普通远洋船舶有着不小差异。那么,目前极地船舶的设计、建造领域呈现出怎样的格局?未来哪些船型将更适合在北极航  相似文献   

16.
黄维  吴彬  汤清之  李源 《船舶》2023,(1):40-50
极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极地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频发的突发意外事故,对极地区域的应急救援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在南极和北极开展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商业航运等活动,但在极地救援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该文通过梳理极地现有的主流救援模式,提出极地救援体系的初步构想,并从组织架构、法规研究、平台搭建、环境勘测、通信导航、站点布局、装备发展、人才培养和规程制定等方面予以阐述说明,填补我国在极地救援体系研究方面的空白,以期为今后极地救援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事》2014,(12):58-58
MSC 94通过极地规则 11月21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届(MSC 94)会议在英国伦敦IMO总部召开,强制性极地水域船舶营运规则(极地规则)及其关联的SOLAS修正案(SOLAS公约新的第XIV章)获得通过。极地规则包括安全和环保两部分要求,规定了在南北极水域恶劣环境下营运的船舶有关设计、构造、设备、操作、培训、搜救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世界海运》2017,(10):41-46
随着全球变暖和北极海冰快速减少,国际航运界正在积极开发北极航线。但同时,极地航行的环境、航道条件非常恶劣,船舶轮机管理者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分析极地航行的特点以及因此导致的极地船舶动力装置的特殊设计,归纳总结极地航行船舶动力装置的管理要点,以期为极地航行船舶的轮机管理提供参考,并最终实现船舶在极地水域的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9.
吴刚 《船舶工程》2021,43(7):前插3-前插10
南北极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且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开发极地航道和极地空间、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极地战略、装备先行",极地的进入和探索严重依赖先进可靠的技术装备,因为我国科研人员进入极地需跨越漫长而又环境复杂的极地水域.在众多装备中,船舶装备首当其冲.回顾我国首制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的设计建造过程与体会,分析了极地船舶装备研制特点和国内外技术现状,并对未来我国极地装备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王燕舞  杨薛航  曾佳  徐义刚  张伟 《船舶》2023,(1):119-128
极地重型破冰船是极地航路开辟、救援支援、科学考察及资源开发的重点保障装备。与中低冰级极地船型/破冰船相比,由于其高冰载荷作用环境特点,该船型在高强度钢/特种材料应用、冰载荷作用下结构安全评估以及船体结构布置设计等方面有其鲜明特征,需予以重点考虑,不可武断地沿用以往针对中低冰级极地船型的结构设计经验。该文以某型PC2级极地重型破冰船型为例,总结其结构设计/评估经验,重点就冰区构件高强度结构钢应用、冰区外板复合钢板应用需求与特点、非线性评估技术应用对冰区构件尺度影响、冰致剪力/弯矩分布特点及其对主船体内部平台、桥楼侧壁等非冰带区构件设计影响展开讨论,阐明此类船型结构设计特点及其与中低冰级极地船型/破冰船在整体结构布置思路、冰区结构设计评估方面的主要区别。文中认为:随着冰级的升高,冰载荷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冰区外板及其附连构件区域,在冰区构件材料选型及整船全局性结构布置、设计等方面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