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Part.1概述2012年,中国摩托车行业可用"步履薄冰,身陷困境"来形容。市场整体疲软,销售乏力,产销量急剧下滑;而从市场和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部分地区的产品销量同比下滑更为严重,下滑幅度在20%~50%,堪称史上之最。市场萎靡的背后,折射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困局。据统计,1月~10月全行业完成摩托车产销  相似文献   

2.
201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摩托车市场可谓哀鸿一片,惨淡不堪。各品牌的产品销量鲜有增长,下滑幅度创近6年之最,行业形势降至冰点。据记者调查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严重,下滑幅度在20%~50%左右,为近6年来新低,市场的萎靡,使众厂商头痛不已,倍感生存压力,纷纷开始集体反思中国摩市到底怎么了?中国的摩托车行业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国摩市开局不尽人意。一季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严重,下滑幅度20%~50%左右,个别区域市场甚至超过50%,堪称史上之最。另一方面。市场销量同比下滑,导致企业订单减少。不少企业开工不足,员工轮岗,更有甚者,被迫减薪裁员以缓解企业压力。中国摩托怎么了?近几年来,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步伐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内需疲弱,电动车和助力车冲击,目前二轮公路用摩托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幅度较大。2010年产销约1589万辆,2011年产销约1225万辆,同比下滑22.9%左右;进入2012年,摩托车国内市场销量依然疲软,同比下滑20%左右。由于国内摩托车市场的不景气,中国的摩托车企业纷纷转战海外市场,大力发展出口。2011年二轮摩托车出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中国摩市开局不尽人意。一季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严重,下滑幅度20%~50%左右,个别区域市场甚至超过50%,堪称史上之最。另一方面。市场销量同比下滑,导致企业订单减少。不少企业开工不足,员工轮岗,更有甚者,被迫减薪裁员以缓解企业压力。中国摩托怎么了?近几年来,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步伐有所放缓。2010年7月,旧款车型全面停产,行业核心实现了由单纯追逐上量向单品技术提升的过渡;2011年3月,中国摩托车行业正式步入国Ⅲ时代,经过一年的调整适应。国Ⅲ平稳过渡,2011年下半年市场开始出现明显复苏迹象。在众人看来,2012年市场形势普遍看好,  相似文献   

6.
建轩 《摩托车》2012,(13):120-121
今年前4个月,我国摩托车累计产销753.62万辆和761.26万辆,同比下滑10.90%和10.28%,其中4月份产销同比下降幅度更是达到16.23%和14.18%,市场整体低迷趋势仍在持续。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业界认为,行业企业要想在当前中国摩托车市场生存下去并求得发展,出路在三:一是坚定信心;二是技术创新;三是厂商重新进行产品市场定位,寻找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7.
2012年,摩托车市场整体疲软,销售乏力,产销量急剧下滑,下滑幅度堪称历史之最。现实惨状令中国摩托车人苦不堪言。在痛苦、迷惘、挣扎中,时间的列车已然驶入2013年。2013年,中国摩托车行业是重复昨天悲伤的故事,还是奏响希望之歌?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沿着历史的轨迹,越挫越勇、不断挑战的中国摩托车行业,必将继续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浙江一带,号称中国电动车最大的消费市场。在这里,当代表着普通民众的主流交通工具摩托车正在以每年超过10%的比例下滑时(安徽市场2009年摩托车总销量约50万辆,2010年据部分行业人士评估,将下滑到42万~45万辆),电动车却像蝗虫飞舞,蒙古铁蹄入侵欧洲般地,席卷整个中原、华东地区,势如破竹。  相似文献   

9.
"2014年,摩托车内销1271.06万辆,同比下滑8.48%,其中跨骑车和弯梁车降幅明显,原因是中小排量跨骑车和弯梁车主要应用于农村市场,而农村市场正在缩小。以城镇市场为主体的踏板车逆势增长,400mL以上大排量摩托车内销1.46万辆,同比增长231.82%,城市中大排量摩托车将是行业未来的增长点。"在本刊上期发布的《2014中国摩托白皮书》中,对2014年整个行业格局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摩托看西南,西南市场看云南。"——这是近几年国内摩托车行业普遍认同的观点。自2010年以来,国内摩市连番动荡,摩托车销售总量逐年下滑,但众多身处行业困境中的中国摩托人,却始终坚信西南市场将会为整个行业带来希望,提振信心。那么作为西南市场重中之重的云南,其自身的信心又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摩托车行业市场再度萎缩,内销总量下滑明显。这让许多从事摩托车行业的朋友,又一次受到打击,挫伤信心。特别是内销,下滑幅度较大,几乎所有的摩企,在2012年,总销量都有一定的下滑。而在出口方面,整体形势还算良好。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2011年,注定是中国摩托车行业集体经历阵痛的一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还未结束,欧债危机又带来了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国内外摩托车市场的容量整体下滑,产销明显下挫,市场形势不容乐观。由此,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摩托车企业的出口因利润汇率等问题向国内转战,大量同质化产品在国内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平民化汽车、电动车、助力车等替代类交通工具步步紧逼,蚕食着零售渠道不断萎缩的摩托车市场,  相似文献   

13.
人生·起点     
2013年对我来说是与众不同的一年,结束了懵懂的校园生活,步入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大集体。两个月前,我加入到摩托车信息杂志社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这里,我对摩托车及摩托车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国内摩托车市场近年来产销逐渐下滑,但在下滑的同时也刺激着行业内的良性竞争,推动着行业转型升级,让人相信国内摩托车市场会随着新年的到来而逐渐回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摩托车市场已经在"跌跌不休"中度过了5个春秋。需求量的一再萎缩,转型升级的深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作为代步工具的老款摩托车销量不断下滑,而以休闲娱乐和城市代步为主要目的的踏板车及25mL以上排量摩托车则在稳步增长,摩托车的娱乐性和个性化特征愈发明显,中国摩托车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行业数据上看,2014年我国摩托车内销1271万辆,同比下  相似文献   

15.
建轩 《摩托车》2012,(7):120-121
今年前4个月,我国摩托车票计产销753.62万辆和761.26万辆,同比下滑10.90%和10.28%,其中4月份产销同比下降幅度更是达到16.23%和14.18%,市场整体低迷趋势仍在持续。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业界认为,行业企业要想在当前中国摩托车市场生存下去并求得发展,出路在三:一是坚定信心;二是技术创新;三是厂商重新进行产品市场定位,寻找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前不久结束的广交会上,成交的海外订单近3年来首次出现了下滑,参会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也受此影响,订单量下降,使得中国摩托车在面临内销下滑的同时,海外市场也甚为堪忧。摩托车出口市场的不景气,并不是广交会上才体现出来的。据掌握的最新快报,2012年1月~5月,摩托车整车出口363.74万辆,同比下降6.13%,按此趋势推断,  相似文献   

17.
摩言 《摩托车信息》2006,(22):12-13
我国摩托车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身处高温的"温度计",虽然偶尔也曾遭遇"寒流",降过温,但行业发展趋势总体上仍处于较快增长期,特别是国内市场由"星星之火"而成"燎原之势",更是我国摩托车行业的成长见证。今年以来,我国摩托车企业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不断将市场的触角伸向未开发的"处女地",进军国际市场持续升温;而国内市场由于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国内摩托车销售比重急速下滑,行业呈现出"内冷外热"的发展态势。市场"冷"的存在与演化既是市场变化的原因,也是市场变化的结果。今年以来,由于受消费替代品、使用环境、消费者购买力、销售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国内摩托车当期市场大幅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市场的持续低迷,使不少行业企业、渠道商家一度陷入一片"凄风苦雨"之中,销量下滑,信心丧失,甚至有不少商家改弦易张,转行另寻突破。今年1月~4月,我国摩托车内贸产销同比下滑2.64%和1.50%,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的经济、政策环境条件令我国摩托车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尽管如此,随着国内摩托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市场对高品质、时尚个性、价格合理的摩托车产品仍有强烈需求,这意味着我国摩托车企业只要找准突破口,积极创新求变,依然能够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实现凤凰涅槃。  相似文献   

19.
行情图解     
《摩托车技术》2010,(11):30-31
<正>9月份,摩托车市场形势开始好转,摩托车产销结束下滑走势,呈明显回升趋势;1—9月,全行业摩托车产销双超2000万辆,增幅超过10%。1—9月,全行业生产摩托车2 067.45万辆,同比增长13.60%。9月份,摩托车产量为202.92万辆,环比增长13.03%,同比下降12.54%。其中:两轮摩托车生产184.94万辆,环比增长13.87%,同比下降13.07%;三轮摩托车生产17.97万辆,环比增长5.04%,同比下降6.68%。  相似文献   

20.
引言 中国摩托车行业步入国Ⅲ时代已经一年有余。在这个时间段当中,特别是2011年,中国的摩托车市场陷入了低潮期,整个终端市场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销量下滑,这令国内很多摩托车企业措手不及,甚至深感茫然。在这个摩市困局当中,有许多令业内人士困惑不解的问题:当前困局是步入国Ⅲ时代的正常过程,还是当前经济环境的必然结果?是时代变迁所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还是跨行业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