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提高地铁车站的安全性,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围护结构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影响。通过ANSYS建立有、无围护结构两种情况下的荷载结构模型,并采用相同的荷载组合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内力和位移情况,并对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要考虑内力的情况下,采用无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进行建模较为合理;而在主要考虑位移的情况下,采用有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进行模拟比较贴近实际。无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模型与有围护结构的相比较,其内力偏大,但具有安全储备,且侧墙的位移会偏小。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根据考虑的主要对象选择适当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地铁车站的安全性,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围护结构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影响。通过ANSYS建立有、无围护结构两种情况下的荷载结构模型,并采用相同的荷载组合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内力和位移情况,并对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要考虑内力的情况下,采用无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进行建模较为合理;而在主要考虑位移的情况下,采用有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进行模拟比较贴近实际。无围护结构的主体结构模型与有围护结构的相比较,其内力偏大,但具有安全储备,且侧墙的位移会偏小。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根据考虑的主要对象选择适当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坑工程并不是一个孤立体,作为地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基坑工程与周边环境关系紧密、相互影响。周边建筑物的附加不对称荷载对基坑产生偏压,由此会对基坑安全及围护结构受力产生影响。因此,在基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对称荷载对基坑工程的影响。本文基于Plaxis有限元软件,通过对杭州地铁5号线设计中具体工程实例的模拟研究,分析了临近建筑桩基与基坑开挖过程的相互影响。得出偏压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特征与无偏压基坑以及对称荷载基坑不同。坑外土体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及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且偏载对围护结构受力影响较大。同时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偏压基坑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各种深度围护结构的深基坑层出不穷,但是对于围护结构中支撑位置的选取及优化却没有十分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围护结构的受力进行简化分析,提出一种优化支撑位置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成都地铁2号线某深基坑施工段进行数值分析,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分析,就现代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各种应用方式,对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外墙、玻璃、门窗屋面节能保温技术的工艺、方法及其优缺点与现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认识到节能建筑产品的性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市一紧邻地铁结构的半回填深基坑工程为分析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深基坑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主要研究深基坑在利用半圆形旧围护桩并按半逆作法施工情况下,基坑围护结构与紧邻地铁隧道的变形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超短嵌固深度旧围护桩的稳定性,并对顺作法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坑按半逆作法方案施工,不仅能更好地控制围护结构及紧邻地铁隧道的变形,还能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表明,限制地铁隧道侧基坑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对于控制地铁隧道的水平变形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7.
深基坑混合支撑体系设计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美兰机场隧道加宽段和车站深基坑的工程实践,研究应用了上部钢筋混凝土支撑、中部锚索支撑、下部钢支撑的混合支撑体系。采用FLAC软件,对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车站深基坑混合支撑围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规律,分析影响基坑稳定的主要因素,完善和丰富该类围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计算理论,验证本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及经济可行性,为今后类似基坑的施工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铁5号线前海湾地铁车站修建在海积淤泥地层中,在基坑施工的同时,7号路和8号路进行抛石挤淤填筑,基坑周边存在建材、弃土、载重车等地面超载.本文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对地面超载作用区域、超载大小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经计算得出在地面超载作用下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和横撑系统轴力变化规律,并提出以调整横撑轴力来控制围护桩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石家庄地铁3号线东里站轨排井段深基坑施工为研究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对桩锚混合围护结构体系在深基坑中的受力演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从受力方面对桩锚混合围护结构在深基坑应用中的演化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支护体系受力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对桩锚围护结构中的锚索轴力损失机理进行探究,得到入射角度在5°~30°范围内轴力损失较小,增加预加轴力和自由段长度均可适当增加锚索自由段轴力;通过对补偿张拉和超张拉两种锚索预应力补偿措施进行分析,确定最佳锚索预应力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地区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的日趋紧张,很多建筑受周围环境的制约,只能向地下发展。因此,对地下基坑围护结构的分析、计算也越来越为业内人士所重视。此文结合上海铁路局某工程地下围护结构的工程实例,介绍软土地基情况下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郑州地区的某建筑的全年负荷情况,建立该建筑的全年能耗分析模型,利用Energyplus软件(能耗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讨论了该建筑的东、南、西、北四方向上的窗墙比对建筑全年负荷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试验(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一大型圆环支撑深基坑为背景,结合其工程特点,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深基坑施工的动态模拟分析,研究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圆环支撑支护结构有效均衡了基坑周边围护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大大加强了整体支护结构的抗侧移刚度,有效地限制了围护结构的侧移,进而减小了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圆环支撑宽度比改变连续墙厚度能起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曦湾名苑基坑工程西侧紧邻已运营的地铁2号线车站和区间隧道,采用 MIDAS-GTS 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了基坑采用咬合桩、支护桩和止水帷幕结构施工时基坑围护结构与地铁结构变形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基坑采用钻孔咬合桩,围护结构的选型合理;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受力明确,基坑护壁的变形小于一级基坑限定的数值;土体变形与卸荷引起既有地铁车站与隧道的变形未超出安全限值;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基坑监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朱桦 《铁道勘察》2013,(1):93-95
建筑节能在我国能源政策和能源科技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与能源结构调整、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组成能源战略的重要要素。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性能的分析,阐述了围护结构与建筑物能耗的相关因素和设计应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轨道交通异形超深基坑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针对上海轨道交通某开挖深度为27 m的异形超深基坑建模计算;计算中考虑土、围护结构、水平支撑体系共同作用,三维计算模拟分层开挖施工工况,并与平面二维计算进行比较;得出了该异形超深基坑的变形计算结果和变形控制要点。此类基坑使用二维计算软件来模拟的计算误差较大,而三维计算能充分考虑基坑的空间效应。该异形超深基坑不同于一般深基坑的变形特性,应充分考虑基坑异型带来的薄弱点,在结构平面的变化点应重点加强。  相似文献   

16.
对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节约建筑能耗和节约使用能耗 ,从外墙保温及屋面节能等方面介绍围护结构节能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上海、苏州等东南沿海软土地区深基坑围护大多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地下连续墙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大小与变形规律直接关系到基坑的安全。根据上海地铁7号线杨高南路车站基坑的监测数据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特征,发现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符合时空效应规律,围护结构变形速率及大小与分步开挖的空间尺寸及挡墙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围护结构在基底附近达到最大值,增加围护结构厚度对控制其变形效果显著;监测数据显示围护结构变形受施工因素影响较大,施工中应重点从优化施工组织方面控制墙体变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铁路客车在载客前的空调预冷(热)时间,有必要对车厢内的热响应特性进行研究。针对铁路客车的车体围护结构特点,建立了车内热平衡方程与围护结构导热微分方程的耦合数学模型,用该数学模型对高速铁路客车与普通铁路客车的车厢热响应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用该数学模型来模拟铁路客车车厢内热响应是可行的;用数值模拟来部分代替试验,可以降低列车设计费用,从而选出一种较好的车厢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矿山法地铁隧道结构的保护,分析基坑总体方案和围护结构选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提出加大基坑围护结构刚度,采用有效止水措施,加强内支撑刚度,逆作法施工等综合保护措施,并采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确保基坑施工期间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长沙地铁2号线西延线工程一车站基坑开挖方量大,工期紧,周边紧邻住宅区,交通流量大。采用深孔爆破与浅孔爆破相结合的爆破方式。为控制爆破开挖振动,通过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出了微差爆破的最佳间隔时间和减振孔设计参数。通过采用毫秒延时起爆和减振孔相结合的综合爆破振动控制技术,保证了周边建筑、围护结构和止水帷幕的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