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跃峰 《铁道建筑技术》2012,(Z1):229-232,240
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对其耐久性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包括环境、材料、构件和结构四个层次;总结了部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耐久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环境作用、混凝土碳化、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酸雨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腐蚀、钢筋锈蚀、钢梁和混凝土板二者连接界面的侵蚀、构件性能退化规律和结构耐久性的评估;并阐述了提高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耐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各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程序MSC/NASTRAN和MSC/PATRAN,对超静定组合结构桥梁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重点研究组合结构桥梁中剪力键的性能,负弯矩区混凝土板裂纹状态,钢与混凝土的接合刚度和施工方法对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以及复合结构桥梁中梁墩刚性连接的传力途径及应力分布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连续组合结构桥梁和复合结构桥梁刚节点的3D FEM计算模型的建立应用MSC/NASTRAN和MSC/PATRAN建立了较精确的连续组合梁桥和连续复合刚构桥刚节点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模型中的钢梁以…  相似文献   

3.
铁路新型钢混组合独塔部分斜拉桥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在建的银川机场黄河特大桥主桥为工程依托,结合国内外钢混组合结构的研究现状,推出一种新型大跨钢-混凝土组合独塔部分斜拉桥结构。根据钢-混凝土组合独塔部分斜拉桥的特点,采用空间杆系与实体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结构的构造细节及受力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本结构应用于高速铁路的可行性。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与概念设计相结合,对钢-混凝土组合独塔部分斜拉桥的结构体系、承载形式、钢混结合形式、截面构造、拉索锚固等一系列技术重难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钢混组合独塔部分斜拉桥,可应用于高速铁路;结构受力合理,可充分发挥材料特性以减小结构自重;结构整体刚度好,可满足高速铁路行车要求;施工安全可控,可降低施工干扰;结构造型优美,经济性能佳;桥型新颖,技术先进创新性突出。  相似文献   

4.
扬长避短协同工作--铁路桥梁上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指将钢与混凝土连成一体,共同工作的结构,它能充分利用钢与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扬长避短,协同工作,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降低建筑高度,增大建筑使用空间,大大减轻结构自重,减少现场混凝土浇注量,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周期,增强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组合结构围堰由于其环境适应能力强,施工成本可控,便于合理优化工期,近年来逐步成为桥梁基础施工建设中新兴的一种施工方法。常见的组合围堰有土石+双壁钢围堰、钢筋混凝土-钢套箱围堰、混凝土-钢板桩围堰等结构形式,而咬合桩-双壁钢围堰组合结构围堰尚属国内施工中首次运用,缺乏合理性验证。以建设中的临港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基础施工为例,介绍组合咬合桩+双壁钢围堰。对钢-混连接段构造建立ABAQUS有限元分析模型,验算不同工况下其变形、力学特性。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有限元计算的可靠性,同时表明钢-混连接段构造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80 m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梁桥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形式,它能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优点,具有重量轻和跨越能力强等特点。西平铁路后河村80 m钢—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是目前世界上此种结构跨度最大的铁路桥,也是国内第一座采用这种结构的桥梁,技术含量较高,施工难度大,是铁道部重点科研项目。本文介绍了该组合桁梁的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及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7.
现浇混凝土桥梁支架的设计以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经济合理为目的。以森林山大桥连续箱梁为例,介绍了连续箱梁钢管柱与贝雷梁组合的支架设计方案;运用工程基础力学知识对其构件以及材料选用进行力学分析,并对支架各构件进行了结构验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高架站桥梁结构有各种类型,本文提出空间构架结构类型,使用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建造。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工业化建造,实现钢构件和混凝土构件的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针对传统剪力钉均匀满铺建立的等效刚度理论不能反映群钉集中布置时组合结构受力特性的问题,以跨座式单轨交通为研究背景,设计制作群钉连接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轨道梁,进行装配前的钢梁与装配后的组合梁固有频率、荷载-挠度曲线、截面应变曲线对比分析,研究群钉连接组合梁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钢梁、组合梁实测竖弯固有频率分别为29.9和32.2 Hz,混凝土板的叠合使组合梁固有频率较钢梁提高8%;组合梁内同一截面高度的钢梁和混凝土板变形不协调,混凝土板应变显著大于钢梁,是钢梁的2.5~2.8倍,不满足平截面假定;组合梁实测等效竖弯刚度随作用荷载变化呈非线性特征,简支边界条件下,实测等效竖弯刚度为理论值的0.9~1.1倍,跨中集中荷载小于500 kN时实测等效竖弯刚度大于理论值,而大于500 kN时实测等效竖弯刚度小于理论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客运专线建设实践,以铁路客运专线所采用的桥梁新结构及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简支梁、装配式双向预应力混凝土T形简支梁、钢筋混凝土刚构连续梁、钢与混凝土结合连续梁等新型桥梁结构的特点和施工要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桥梁设计与施工新技术对今后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借鉴作用,并对今后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上部结构设计中转角窗、短肢墙是住宅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结合大同老三栋住宅楼结构设计,着重介绍了该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结构选型及结构分析、构造处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西安北环铁路梁村中桥为2×48m连续刚构加劲拱,结合本桥工程实例,介绍连续刚构加劲拱组合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软件结构、物理结构和系统功能3个部分探讨铁路呼叫中心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FRP加固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是土木工程研究热点之一。围绕国内外FRP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从混杂纤维材料(HFRP)加固、FRP加固砌体结构、预应力碳纤维布(CFRP)加固、CFRP与钢板复合加固混凝土结构等技术的研究方面进行综述。试验研究表明:混杂纤维加固柱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优于单一纤维加固,且在承载力提高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成本显著低于CFRP加固柱;FRP加固砌体结构可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抗剪和平面外抗弯性能;预应力CFRP加固技术结合了预应力技术和FRP粘贴技术,能明显提高梁的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其提高程度随预应力CFRP的用量和预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预应力加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预应力控制值、端部锚固和预应力损失方面。CFRP与钢板复合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可以直接利用钢材参与受力,钢材形成的骨架在约束混凝土变形的同时,还提高了CFRP的利用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改善构件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铁路工程,对路堤地段U型结构的断面形式进行了描述,重点阐述U型结构设计中的计算模型、土压力计算与结构内力分析,提出了边墙与底板的内力变化规律。U型结构在路堤地段具有良好的收坡效果;U型结构设计可按单筋受弯构件计算,边墙控制截面位于边墙截面变化处与边墙悬臂段根部;底板控制截面位于跨中截面与底板固结段根部处。最后对一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整体式、分瓣式橡胶关节的结构特点及相关的生产工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分瓣式结构橡胶型面进行优化,同时对两种结构的刚度及应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技术可以预测出不同结构橡胶关节产品的刚度特性,指导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南京地铁3、9号线的南京站站结构设计和工程实施情况,介绍了该站的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设计。重点对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防水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对钢管柱定位安装方法、逆作施工工序、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组合桁架梁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具有重量轻、建筑高度小、跨越能力强、方便检修维护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净空受限的跨线桥。新建赣韶铁路浈江特大桥主桥采用1-88 m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桁架梁,以此工程为背景,介绍其结构设计、结构静力分析、结构的关键构造、施工方法、施工监测及控制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结合内昆线喇叭溪棚洞地形、地质条件及既有构筑物现状对棚洞的结构方案进行研究比选,优化棚洞结构型式。研究方法:通过结构计算分析棚洞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针对控制因素对棚洞结构方案进行研究比选,确定棚洞的结构方案。研究结果:通过系统的方案研究,最终选定了独立钢筋混凝土框架与简支梁组合的结构型式。本棚洞已于2002年6月修建完成,使用情况良好。研究结论:对于喇叭溪棚洞这种多次超静定结构,混凝土收缩徐变及降温引起的温度应力对结构设计起控制作用。通过采用本棚洞设计采用的独立钢筋混凝土框架与简支梁组合的结构型式,既可以保证棚洞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又可以大大降低温度附加应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高架轨道交通产生的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环境振动控制标准,提出了高架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阶段的减振技术路线,从轨道结构和桥梁结构2个方面阐述了减振技术措施。通过室内试验方法,验证了梯形轨枕轨道系统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