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德辉 《交通标准化》2013,(24):142-145
根据城镇密集地区人口规模、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交通出行等方面与中心城区有不同的发展特征,从城镇密集地区轨道交通功能层次、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协调、系统选型等四个方面分析城镇密集地区轨道交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镇密集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争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令斌 《城市交通》2009,7(5):I0001-I0001
进入新世纪以来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镇密集地区的发展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估计未来我国将有60%~70%的城镇人口生活在城镇密集地区。“城际轨道交通”以其便捷、快速、大运量的显著客运交通优势,理应融入城镇密集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成为大尺度城镇空间重要的交通设施和客运交通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苏州市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实际案例分析,从研究地区经济及交通区位、分析地区交通格局的长期发展趋势着手,通过对宏观发展环境、区域交通发展规划以及周边地区交通规划等的分析,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城镇分布及产业布局,以满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交通引导需求的理念为出发点,提出地区高速公路网的合理规模和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前10年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前10年,我国城市交通及交通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发展迅速,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创新。从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转型与发展、城市交通运行状况与居民出行特征等方面回顾新世纪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背景,并介绍新世纪前10年交通规划在理论与技术方法上的转变及创新,包括:交通规划目标的转变、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及土地利用的整合、技术手段与模型理论,以及交通规划编制体系与方法等。最后,对城镇密集地区城市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高铁枢纽规划、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城市中心区交通规划、街区交通规划,以及大型活动交通规划等典型规划示例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5.
沿江地区客运需求增长迅猛,城际间客运交通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进行沿江地区城际快速轨道客运系统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研究了沿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群发展、交通发展等特征,提出了符合沿江地区的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方法;通过分析沿江地区的空间节点、交通走廊,初步得出了沿江地区的轨道线网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沿江地区的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明确线网主要节点和所要联接的区域,并作为线网布局规划的基础,最终形成了线网布局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城镇密集地区城镇空间与交通规划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斌 《城市交通》2012,(3):101-10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城镇建设,在中国城镇密度较高的地区,积聚了大量的人口与产业,各城市的都市化空间突破中心城区在市域发展,中心城区的城镇职能外溢到市域和区域,区域内的城镇之间社会经济活动密集,城镇关系密切,形成了超级都市化地区。城镇密集地区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战场,也是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7.
余红红 《交通与运输》2021,37(6):98-101
为保障旅游城镇生活与旅游交通的相互融合,提升旅游城镇交通空间品质,促进城镇及旅游业同步发展,提出旅游城镇交通优化策略.首先,以皂河古镇为例,通过分析旅游交通、生活交通不同出行特征,研究总结皂河古镇现状交通存在问题;其次,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区域交通协调化、内部交通整合化、旅游交通体验化、生活交通友好化等交通优化策略,构建以旅游交通为引领,以生活交通为基础,区域协调、内部合理配置的交通体系;最后,将所提出的交通优化策略应用于皂河古镇的交通规划,打造生活型旅游城镇,表明其具有一定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山东半岛城际铁路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半岛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高、人口密集的城市,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随着城市人口的聚集程度,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的逐渐扩大,卫星城镇正在形成,其以城市和工业区逐渐为主线,增加城际客运需求。多层次综合运输、多结构的发展,通过大型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良好,立体传输交通客流,满足人们选择运输方式的高质量。在山东半岛的城际铁路的发展中,重点分析了发展过程中的线路、车站、动车组规划以及铁路护路联防建设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沈阳站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将对沈阳建设东北亚交通枢纽城市产生积极推进作用,也将对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产业发展、区域再开发产生重要影响。枢纽的建设,涉及城市用地布局、区域交通设施、交通组织、环境整治和历史保护街区等多项内容。针对沈阳站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太原街地区规划为基础,提出了沈阳站地区的目标定位和规划理念,进行了该地区的用地功能分区和交通设施布局,制定了具体的交通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以往的公路网规划理论与方法在规划思想、规划目标、规划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和弊端,结合现阶段公路网规划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提出公路网规划任务上的变化和规划理念上的变革。最后以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依托,以交通数据预测为补充,提出"城镇空间优化-路网发展目标-网络布局-线路规划"多层次渐进的综合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1.
慢行交通是公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方式,但是从交通空间分配来看,慢行空间却是最易被忽略或被其他交通方式挤占的,慢行交通规划在上海尚处于探索阶段。选取临空地区这一具有典型慢行交通发展需求的区域,通过公众意愿调查充分了解本地慢行交通需求,在借鉴国内外规划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切合临空地区特点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通过与道路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以及地区开发规划紧密衔接,探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规划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现有公路功能分类存在的不足和城镇密集地区公路功能复杂化的发展挑战,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公路功能分类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公路发展环境和要求,以江苏省为例,提出了适合城镇密集地区的公路功能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交通一体化意义,主要在区域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要求下,克服不同行政地区的壁垒,实现区域范围内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补。在当今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在某一城市内,相邻若干片区也存在城市功能互补、产业经济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到河涌水系、自然山体等分隔,或规划编制时间不同步等因素,各个片区相互之间的一体化考虑不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交通一体化规划和建设的必要。以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地区为例,在一体化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一体化交通需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一体化目标,并进一步在道路网络、轨道网络等方面提出了地区内部和地区对外两个层次的交通一体化规划措施与对策,最后通过模型测试分析评价一体化措施与对策的实际效果,供城市局部地区的中观层面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东省小城镇交通状况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小城镇建设和交通规划不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针对小城镇交通普遍的出行方式,提出做好小城镇交通规划的措施,指出小城镇交通规划应该作为城镇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贯彻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一贯重视区域内外的交通发展。然而由于水网分布密集,周边地价高昂,陆路车数量连年猛增,道路时常拥塞,传统的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受到  相似文献   

16.
CBD地区由于岗位集中、吸引点密集、城市功能较为高端,普遍存在交通出行需求量大、机动化出行比重大的特点,给区域交通组织带来较大的难度。交通组织的服务能力、便捷化程度和舒适性,已逐渐成为CBD建设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旅游交通的出行特性为基础,本文提出旅游交通规划的"三步曲"方法:即旅游的概念规划、详细规划和特色规划.通过对宁波东钱湖地区的规划实践,运用这种"三步曲"方法确定了旅游区与客源地的空间形态联系、旅游交通的线网布局及景区交通设施的具体形态,并将交通的旅游特色根植与交通规划的每个环节.用这种方法规划的区域具有旅游特色与交通网络结合紧密,设施与空间布局合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城市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 2010年广州市交通事故原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合 GIS技术及系统聚类法,本文从道路特征,基础设施情况,以及白天和工作日交通事故比例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影响城市交通违法事故的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州市未来发展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中心城区交通违法事故密集度最高,呈点状密集分布;交通违法事故的道路分布特征为干道多,支路少;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违法事故分布存在明显区别;从 9个交通违法事故高发区域归纳出 3大类区域,道路复杂、人多车多的商业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和高架桥附近区域,以及设施齐全、出行方便的市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城市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 2010年广州市交通事故原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合 GIS技术及系统聚类法,本文从道路特征,基础设施情况,以及白天和工作日交通事故比例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影响城市交通违法事故的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州市未来发展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中心城区交通违法事故密集度最高,呈点状密集分布;交通违法事故的道路分布特征为干道多,支路少;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违法事故分布存在明显区别;从 9个交通违法事故高发区域归纳出 3大类区域,道路复杂、人多车多的商业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和高架桥附近区域,以及设施齐全、出行方便的市中心.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站场地区空间规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郝之颖 《城市交通》2008,6(5):48-52
为了分析高铁站场地区空间布局规律,解决该地区布局规划与交通组织的问题,通过国内外实践性对比和理论研究,提出选址新建高铁站场地区“三圈层”空间结构模式。第一圈层是交通服务区域,具有一定的“刚性”,规模在1-1.5km^2。第二圈层是直接拉动区域,是对第一圈层的功能拓展和补充区域,规模3-5km^2。第三圈层是间接催化区域。高铁站场地区的功能特征基本表现在第一圈层,过渡到第二圈层,“变异”在第三圈层,规划布局及交通组织重点应放在第一,二圈层。最后,对各圈层功能布局及用地类型进行分析,提出了各圈层的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