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筏隔振与双层隔振比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崇健 《舰船工程研究》1998,(1):29-32,F003
以传递特性为基线,对浮筏隔振系统与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两者的异同和浮筏隔振的特殊性质。从机理阐明了浮筏隔振的优越性,对浮筏对浮隔振科学定义和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苏船舶》2017,(5):19-22
设计了某全回转拖轮主机的单层隔振系统,分析了模态以及参数对隔振系统的影响,校核了振动烈度,分析表明主机隔振效果良好。此外,还设计并且实施了拖轮主机的台架实验。实验表明:当主机运行在额定转速750 r/min时,拖轮主机的隔振系统在5~5 000 Hz频率范围的总体隔振效果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3.
主要讨论桅杆的隔振设计原理及一般设计方法,并用实例对桅杆的隔振设计步骤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下拖缆隔振段隔振性能的测试装置和试验方法;分析了测试系统中隔振段两端串联弹簧对隔振性能的影响,隔振段的固有特性,不同拉力与激振量情况下的隔振效果以及轴向与横向的隔振性能。这些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为线列声纳阵水下拖缆隔振段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水下拖缆隔振段隔振性能的测试装置和试验方法;分析了测试系统中隔振段两端串联弹簧对隔振性能的影响,隔振段的固有特性,不同拉力与激振量情况下的隔振效果以及轴向与横向的隔振性能.这些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为线列声纳阵水下拖缆隔振段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典型浮筏隔振系统的结构件和减振元件,分别建立运转设备、非运转设备、筏架及基座的导纳方程和减振器的阻抗方程;利用阻抗导纳综合法构建含非运转设备的浮筏隔振系统三向振动传递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在振动传递模型中考虑弹性安装非运转设备的必要性。最后,根据对比工况的试验结果分析了非运转设备对浮筏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为舰船浮筏隔振系统的声学性能精细化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阳  温华兵  张坤  刘伟  谭飞 《船舶工程》2019,41(6):43-47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并联式ISD被动隔振系统并建立了该系统的理论公式,发现隔振对象的振幅取决于激励的振幅、频率比、系统的阻尼比以及惯质比。为了研究惯容器对船舶舱室低频隔振的影响,选用了挖泥船监控舱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惯容器能够降低共振频率,抑制共振峰,惯质系数越大,系统阻尼比越小,效果越明显。在使用惯容器后,监控舱室的低频隔振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8.5Hz处的加速度共振峰下降了75%,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惯容器在船海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装备某型船的浮筏,以及对双层隔振装置陆上隔振效果配机试验的测试结果和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总结出了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指导、改进浮筏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出了浮筏优化设计目标、考虑因素以及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9.
10.
隔振模块是拖曳线列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护套内硅油和护套外水这两种流体的两层流固耦合模型,计算分析了隔振模块在水下的隔振性能,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分析结果。这些计算数据和分析结果,为线列声纳阵水下拖缆隔振段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二个安装在屋顶或楼面上空调设备即循环水泵隔振处理的实例,简要说明了安装在屋顶或楼面上空调设备振动的影响,介绍了隔振处理的方法和隔振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振动能量流方法可用来查明振源,振动传播路径和传播振动能量的大小,进行机械振动诊断以及确定机械及管路减振装置的隔振效果。用能量流方法研究隔振效果更具科学性。准确测量隔振装置中的振动能量流对于隔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外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其主要的测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浮筏隔振系统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浮筏隔振系统与消声瓦被普遍是未来潜艇减振降噪的两种最重要措施。引进877艇以后,船舶界上上下下地浮筏隔振系统有更直观,更统一的感性认识。认识的人多了,浮筏隔振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凝也因此更多了。浮筏隔振虽说早已居美、共、英等国潜艇上应用,但资料检索却难见踪迹,特别是有实质性研究内容的文章。浮筏隔振无不因此而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那么什么是浮筏隔振系统呢.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优越性?为  相似文献   

14.
在研制大型减摇鳍时,为了有效减少大型减摇鳍液压机组的振动,满足声隐声控制要求设计了大型减摇鳍液压机组的双层隔振装置。在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隔振装置有效减少了液压机组的振动,其机脚振动加速度、隔振效果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振动控制理论,应用隔振技术基本原理,分析了某船舶发电机组隔振装置的性能特点,以及隔振装置用双V型橡胶金属减振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船舶的不同基础状态对隔振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常在研究包括振源、减振器和基础结构在内的减振系统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中,是将基础作为固定刚性来研究的,但是它不能反映船舶在航行中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基础分别为固定刚体、悬浮刚体和漂浮刚体等情况的隔振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了在刚体、悬浮和漂浮特性下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悬浮或漂浮只影响低频段的隔振特性,随着基础对机器质量比的增大,悬浮或漂浮对低频段的影响逐渐减小,在基础对机器的质量比值大于50时,可不计基础悬浮或漂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拖曳式声纳的工作性能,必须在声阵模块前、后插入性能优良的隔振模块。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拖曳线列阵隔振模块的流固耦合模型,计算了隔振模块VIM(Vibration Isolation Modules)的隔振性能。计算表明了流体、拉力、护套材料阻尼、护套材料弹性模量等对隔振模块的隔振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模型中应充分考虑流体的作用;隔振效果随拉力的增大而减小,护套材料阻尼和弹性模量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均与激励频率有关。对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隔振模块性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细拖曳线列阵隔振模块隔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因隔振模块直径缩小而导致流噪声恶化的问题,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细隔振模块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对隔振模块的隔振性能进行计算.所得计算结果与粗线列阵隔振模块隔振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了隔振模块内部和外部流体、护套和尼龙绳材料弹性模量等对不同直径隔振模块隔振性能的影响,得出隔振模块内部和外部流体对细线列阵隔振模块隔振性能的影响与粗线列阵隔振模块相比增加了流噪声.并研究了护套厚度、隔振组件长度和隔振组件间距对隔振模块隔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隔振模块隔振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舰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海上航行安全稳定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舰船隔振系统,其气囊隔震器的承载性较强且固有频率不高,具有较高的驻波频率,所以在舰船振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既有研究结果显示,充气压力会直接影响气囊刚度,伴随充气压力的不断提高,气囊的刚度也会随之增大,非线性特性明显。在舰船隔振系统研究领域,为确保舰船隔振效果,需合理地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必要的验证,确定舰船隔振系统的有效性,为舰船海上航行提供必要保障。为此,有必要重点研究并分析舰船隔振系统数学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