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有观 《航海》2009,(3):26-26
英国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种船体安全应力报警系统,适用于集装箱船。这种系统使用5个长扫描行应力仪,一个装在船首,其余4个分别装在船体中部及甲板上下的左右两舷。该系统能向船长提供船舶应力状态的各种数据,以防止集装箱框架导轨和集装箱本身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甄希金  赵晶  吴文烈  孔宁  郭志飞 《船舶工程》2018,40(10):106-109
船体肋骨数字化检测系统在进行船体肋骨完工检测时,需要进行肋骨型线测量点云与理论点云的数模配准。为改善配准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船体肋骨型线配准算法,具体步骤包括点云粗配准、第一次ICP配准、测量点云偏置和第二次ICP配准。该算法已应用到船体肋骨成型数字化检测设备中,能够提升肋骨成型检测效率和精度,是实现船体构件加工成型智能制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基于XML的船体结构CAD数据交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XML技术在船体结构数据信息交换应用中的特点,归纳了船体结构在计算机里的数据表达形式,并建立了相应的XML Schema.分别为船体结构设计软件CATIA和Intelliship设计了XML交换接口,基于XML文件格式,实现了不同CAD系统之间的船体结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舵减横摇PID控制器在外界环境变化时,控制参数不能实时调节,导致减摇效率降低的问题,将细菌觅食算法(BFO)与传统的PID控制结合,设计基于细菌觅食算法的船舶舵减横摇PID控制器(BFO-PID控制器),将船舶的实际船体参数引入到船舶横摇运动控制系统中,通过仿真实验对比船舶在加入BFO-PID控制器前后船舶横摇角的变化,分析改进后的控制器对该型船舶舵减横摇的适用性,实验表明,运用改进后的舵减摇控制器,船舶在不同遭遇角下均具有较好的舵减摇效率,证明控制器改进的有效性,细菌觅食算法提高了舵减摇控制器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舰船PID自动舵保障了船舶航向、航速等技术指标的控制水平,是舰船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舰船PID自动舵的运行可靠性,大型船舶均装备有相应的舰船PID自动舵监控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舰船PID自动舵监控报警系统,并进行该自动舵监控报警系统的硬件搭建、软件设计和监控模拟量分析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舰船综合报警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在舰船综合报警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舰船综合报警系统主要用于对船体及船上主要设备进行监控,确保舰船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文章介绍了某型舰船综合报警系统的功能,设备组成,工作原理,并着重分析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西门子集中监视和警报系统因电源故障和误操作等原因造成报警分站数据丢失,出现监视点无故障报警、无警报打印记录,重新恢复系统警报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船舶在运营期间船体结构易受到疲劳等损伤,介绍一种改进型三峰谷值雨流计数法,在此基础上对船体结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船舶船体结构应力监测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为船舶提供早期危险报警和损伤评估,保证船体结构的安全性。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雨流计数法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系统测量得到的数据与采用全站仪测量系统测量得到的数据相比较,验证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能达到船体建造精度的要求。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系统对船体分段制造和分段总组的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测量效率远高于全站仪测量系统,在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蚁群算法在PID参数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将蚁群算法应用到了PID控制的参数优化问题中,并详细给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PID控制参数优化算法的实现步骤。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可行性,我们对文献[1]中的例子进行了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文献[1]给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参数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基于蚁群算法的PID参数优化算法无论是在最优解的质量方面还是在算法的执行效率方面都要优于基于遗传算法的PID参数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负荷敏感技术的调距桨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调距桨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负荷敏感技术的调距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设计了积分分离式PID控制算法.应用结果表明,积分分离式PID控制算法用于负载敏感技术的调距桨回路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现有渔船标准化建设中遇到的船体型线优化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成仿真优化技术的船体型线优化方法,并以一艘灯光渔船的兴波阻力性能优化为例,通过半参数化方法提取10个控制参数用于艏部型线的变换,兴波阻力采用势流理论方法进行评估,并采用Sobol算法与梯度搜索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基于上述的船体型线优化方法最终得到兴波阻力性能最优的船型,优化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船体优化技术是有效的,有助于加快推进渔船船型的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来预测水下船体电位,从而达到船体防腐的目的。首先,分析采用无单元法求解问题的优越性;然后,介绍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原理,通过建立水下船体的数学模型来获得船体电位,采用层次凝聚算法和K-均值聚类算法来确定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中心节点,从而建立神经网络;最后,对神经网络的预测能力进行MATLAB仿真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来预测船体电位获得了很高的精度,对于船体防腐保护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的鲁棒PID算法及在液位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给出鲁棒 PID算法 ,并将之应用于水箱液位的控制中。比较本文鲁棒 PID算法和文献 [1 ]模糊控制算法的仿真结果 ,得出前者的控制性能优于后者 ,同时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本文提出的鲁棒 PID算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5.
变质量俯仰系统分区间PID位置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质量俯仰系统随载荷质量和俯仰角位移的变化,其俯仰体质心位置随之变化,进而其驱动转矩等因素也随之变化.为设计变质量俯仰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策略,提出了俯仰机构驱动电机的分区间PID控制方法.以位置随动精度和随动时间为目标,设计了位置环三区间PID控制方法.基于ADAMS与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变质量俯仰系统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真与物理样机试验,对比分析经典PID和分区间PID控制算法的位置控制准确性和快速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区间PID控制算法在规定响应时间范围内,误差精度不超过0.5°,能有效提高变质量俯仰系统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 OceanInfo平台中的舰船运动控制,研究舰船在航向保持中的混沌运动及其控制问题。基于 PID控制方法的简单性和有效性,应用 PID控制进行平台中的舰船混沌运动的有效控制和航向保持,对其控制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动态混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控制器参数整定并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优化算法能够实现 PID参数的优化整定,其结果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舰船航向保持及混沌运动控制,且方法简单、容易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17.
徐姝菁  洪术华 《船舶工程》2010,(6):33-35,77
基于负载敏感的调距桨电液系统在调距时,为避免控制作用过于频繁,消除频繁动作所引起的振荡问题,提出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设计,并进行实船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用于负载敏感的调距桨电液系统控制是有效的,对小螺距调距时产生的系统振荡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1Introduction Thehullsurfaceofaship,becauseitisanundevelop ablecurvedsurfaceandpossessesspecialdemands,needstobecoatedwithrectangularflexibletiles.A limitedgapispermittedbetweenthetiles,butthetiles mustcompletelycoverthehullsurface.Intheory,be causeofthec…  相似文献   

19.
针对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的纵向运动稳定性问题,对某SWATH船设计了一种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首先,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引入ITAE准则获得分数阶PID控制器的优化参数,并以类似方式得到优化参数的最优PID控制器。然后,以SWATH船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和最优PID控制器对其等效Nomoto模型和考虑风浪干扰后的模型进行仿真研究。最后,对它们的控制性能及控制能量消耗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本文所提出的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最优PID控制器,且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更为节能。  相似文献   

20.
李健  洪术华  陈伟 《船舶工程》2017,39(S1):166-169
调距桨控制系统在调整螺距时,为避免高工况时频繁调距和大幅度增减螺距指令带来的超调,提出改进型PID控制算法设计,并进行实船验证。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型PID算法可以有效的降低高工况的调距频率和抑制螺距指令剧变带来的控制系统超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