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轨道交通》2009,(7):8-9
1969年,北京地下铁道401线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内地没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迄今为止,全国近30个城市多条线已规划及建设轨道交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处于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发展绿色交通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途径。文章通过分析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以及与土地利用的相关关系,以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探讨基于土地利用的绿色交通发展策略,并提出扬州市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3.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针对扬州城市交通所面临的问题,利用智慧交通独特的优势,提出了构建以扬州城市大脑为主体、“路、车、人(出行)”三大模块的智慧城市运作框架,实现治理手段从传统向智慧治理的转变,从而有效地解决扬州这座旅游城市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它不单交通发生量大,且对全市具有极大的交通吸引力。随着城市车辆的日益增加,中心区交通矛盾更加突出,究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扬州老城区已有2500年的历史,老城布局工整、脉络分明,功能完备,迄今仍然作为扬州市的核心地区担负着重要的城市职能.随着城市经济和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与国内其他城市中心区一样,扬州老城也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由交通引发的问题.从分析老城用地情况、居住人口出行特征等出发,重点立足于道路网络、公共交通与静态交通三个角度,分析了引起老城区交通拥堵的种种原因,本着疏解老城功能、保护历史风貌的原则,初步提出了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景 《城市交通》2006,4(5):63-68
历史文化名城中传统历史城区的现代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广州历史城区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基础上,对风貌保护和交通改善的协调关系进行了探讨.首先,明确提出了广州市历史城区的交通发展策略;其次,分别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控制线和文物保护节点三个方面制定了交通改善策略,尤其针对典型的民居保护区和骑楼街区的保护提出交通改善的建议,对下一阶段编制详细保护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指出城市交通应该为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服务,为广州市历史城区的繁荣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广州迎来了历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本级共完成城建投资945亿元,其中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553亿元。一个立体全方位的大都市综合交通体系已初步建立,进一步强化了广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来,我国公路水运交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级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总量迅速扩大,交通结构得到改善,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交通部制定了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未来公路水运交通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将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从时代发展变化的角度,对“国防交通”一词进行了深入解析,提出了对其理解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代国防、交通、运输、电信等概念的辨析及交通与运输关系的论述,指出“国防交通”的本质属性并对其进行了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商业中心区步行街交通规划——以王府井步行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颖 《城市交通》2000,(1):12-15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在商业中心区建设步行街的热潮,这种现象反映了步行街作为一种改善城市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繁荣商业经济的规划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理解和重视。在商业中心区建设,特别是将原来做为机动车通行道路的街道改造为步行街,十分有必要对步行街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和制定周密的交通规划和交通组织,来保证步行街建设的成功。本文通过以王府井商业中心区交通规划研究为例,试图分析以商业中心区步行街建设为主题的交通规划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1879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型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便由于其无法适应交通发展的需求濒临"绝迹"。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所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使得各国开始重新重视城市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较早从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其交通控制技术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自70年代中期以来这类开发和应用发展很快。新南威尔士州道路交通局(RTA)研究开发的“悉尼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Sydney Coordinated Adaptive Traffic System,简称SCATS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先进交通控制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浙江省绍兴市老城区,其交通现状和发展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意义,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与传统格局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提出从交通、空间两方面统筹安排、合理组织以解决老城区的交通问题。提出4点交通优化策略:净化老城区过境交通;分流居民日常生活交通与旅游交通、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强化城市主要功能中心的联络线;加密次干路、支路路网。同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交通性道路和特色道路分别进行景观控制和交通管制,进一步优化其空间环境,强化并突出其特色,使其成为塑造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历史城区往往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提升交通系统总体容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测算城市的交通系统总体容量需要综合考虑公共交通系统和个体交通系统的协调-竞争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系统容量测算方法,并以扬州实际调查为例,测算个体机动交通容量与公共交通系统容量对历史城区系统总体交通容量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是在地铁车辆段上盖平台上开发的建筑,结合其较为特殊的交通特性,根据交通工程、系统工程学原理,判断车辆段上盖物业进行交通影响研究及交通优化组织的关键问题,构建评价标准,以深圳塘朗车辆段上盖物业为例,指导车辆段上盖物业的交通影响分析及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16.
邓艳 《轨道交通》2009,(8):30-32
施仲衡,作为中国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参与了、见证了、促进了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萌芽、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交通区位理论在长远期路网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区位论是一种近年出现的、主要阐述交通路网大概率出现的某些特定地带的集合理论。因其反映的是路网在地理空间上的几何联系规律,因此,它可以为交通规划特别是长远期的路网规划提供依据。本文简要介绍了其在长远期路网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类城市已经逐步取缔了自行车,绝大多数道路禁止自行车交通,自行车拥有量及交通量几乎为零,与普通城市相比,其城市交通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国际上不乏此类城市的范例,韩国的汉城和俄罗斯的莫斯科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无自行车城市”,其交通十分简洁。在中国该类城市以大连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闵行区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繁荣的经济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促使了交通需求量逐年增加,闵行区的城市道路及公路系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的考验。因此,准确分析道路交通现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一五”发展设想,无疑对闵行区城市交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879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型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便由于其无法适应交通发展的需求濒临"绝迹"。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所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使得各国开始重新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现代有轨电车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