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潜艇航行时舱室中噪声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潜艇航行时舱室中的4种(安静、舒适、工效、安全)噪声允许水平。方法:分析我们自己的实验材料及有关的文献资料。结果:从医学工程的观点提出了以下的噪声水平:安静水平〈60dBA,最好〈55dBA;舒适水平〈65dBA,最好〈60dBA;工效水平〈70dBA;安全水平〈80dBA。结论:以上所提出的4种噪声水平,可作为长期航行时潜艇舱室或类似的密闭舱室建立舱室噪声限值的基础或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CO2)、二甲苯(Xyl)、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4种不同浓度组合成的混合所对动物呼吸频率(RR)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影响,探讨其中影响最大的气体和浓度组合,为修订潜艇舱室空气组分容许浓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和ICR小鼠在动物染毒舱内对4种有害气体进行了每天4小时连续5天的吸入染毒实验。结果:4种气体中SO2是染毒早期引起动物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3.
船舶舱室色彩搭配对船员工效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船舶舱室色彩对船员工效的影响,测试了六种不同舱室色彩环境下人员的视觉工效、认知工效和行为工效等数据,分析了人员工效指标随不同舱室色彩环境的变化。利用TOPSIS法和聚类分析二种方法综合评价了不同舱室色彩环境对工效的影响,依据工效指标给出了六种实验色彩的优化排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O2、SO2、CO和xylene(xyl)4种气体污染物复合暴露对家兔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上4种气体用正交设计成9个暴露组,每组5 ̄6只,以每天4小时共5天分别进行暴露,然后观察各组动物血液气体和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变化。结果:第1组暴露后,家兔动脉血pH显著下降(P〈0.01);第2组暴露后,血氧饱和度(SaO2)和血氧含量(CaO2)均显著降低(P〈0.01);第9组暴露  相似文献   

5.
根据可靠性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潜艇建造的生产特点,建立了潜艇建造生产过程质量评价的指标参数体系,分析了潜艇建造生产过程中质量评价指标的表达形式以及控制功能,提供了典型指标的算例结果,并说明了指标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筱莉 《国外舰船工程》2002,(B05):17-22,28
讨论两种“等效”轴对称潜艇开式螺旋浆的比较:一种是锥形尾几何形状;另一种是丰满尾式样(大方形系数尾)。估算两种潜艇螺旋浆初始参数,用涡升力的方法初步评估每种潜艇螺旋浆最佳特性,完成螺旋浆设计后,提出将丰满形尾作为潜艇外形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潜艇操纵面几何参数敏感性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潜艇垂直面操纵运动线性运动方程为基础,以反映潜艇垂直面操纵性特征的典型技术指标为评价体系,提出了潜艇操纵面几何参数敏感性概念,采用敏感性指数作为评估操纵面参数对潜艇垂直面操纵性影响的指标.在主艇体参数固定条件下,为潜艇设计了系列参数的首尾操纵面,采用Bohlman的水动力估算方法,估算了该艇的线性水动力系数.在水动力估算和敏感性概念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敏感性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得到了潜艇首尾操纵面几何参数不影响潜艇逆速,尾操纵面对首舵升速率有很强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载人潜器驾驶舱人机工效设计的质量,有效考虑特殊环境下人的心理、生理因素的变化对人操作可靠性的影响,本文基于人机工程学构建了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估模型,提出作业绩效指数概念,并明确其确定方式,利用CREAM预测法预测人的不可靠性导致的人因失效概率,最终得到了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估值。开发了数字化评估软件,并通过某载人潜水器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载人潜器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载人潜器驾驶舱人机工效设计的质量,有效考虑特殊环境下人的心理、生理因素的变化对人操作可靠性的影响,本文基于人机工程学构建了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估模型,提出作业绩效指数概念,并明确其确定方式,利用CREAM预测法预测人的不可靠性导致的人因失效概率,最终得到了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估值。开发了数字化评估软件,并通过某载人潜水器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潜艇制造可靠性参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靠性理论和潜艇生产的特点,建立了潜艇制造可靠性的指标参数体系,分析了制造过程可靠性指标的表达形式及控制功能,提供了典型指标的算例结果并说明了指标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开发潜艇总体可靠性指标分配软件过程中,根据余度系统任务可靠度分配的比例组合法及其工程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计算系统任务可靠度的通用分配算法,从而使潜艇总体可靠性指标分配软件具有两种功能:1)对现有系统可靠度的评测;2)对处于设计阶段的系统可靠度的预估,达到了潜艇总体可靠性技术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潜艇操纵性理论为依据,推出了潜艇丰损进水带负和定深行时纵倾角的计算公式,并针对某型潜艇经计算后出了1舱、4舱和7舱在水下主电机进一条件下,舱室破损进水的最小纵倾平衡角曲线。  相似文献   

13.
潜艇的尺度大小,性能,费用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潜艇所赋予的作战使命。对核动力和非核动力两种典型概念潜艇的作战使用性能进行比较,不依赖空气的动力系统有时也被描述为核动力的一种替代动力。有两种国力进行评估比较,它们的优点也将来潜艇有可能采用的先进的可再充电电池技术作了比较。近年来,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变化,导致公海,海上控制的重要性相对降低,而浅海水域作战活动的重要性却增加了。同时,反潜能力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区域配置上都不断地增加。对每一类核潜艇和非核潜艇都定义了“使命包”,作为对航渡范围和巡航环境的综合评估。这样的典型潜艇为费效比提供了一种比较方法,使各国海军在将来的需求中,在其合适的作战使用范围内选择适用的柴电动力潜艇,AIP动力潜艇或核动力潜艇。  相似文献   

14.
潜艇电子设备环境适应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艇上各种电子设备众多,由于潜艇特殊的环境条件使设备的环境适应性问题比较突出.介绍了潜艇电子设备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分析了环境适应性设计步骤,详细讨论了潜艇电子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措施,包括电磁干扰防护设计、三防设计、防振动抗冲击设计以及温度控制设计等.  相似文献   

15.
潜艇舱室空气组分分析及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潜艇舱室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组成及主要成分的浓度,为研究潜艇空气控制系统和修订“潜艇舱室空气组分溶许浓度”提供依据。方法:在潜艇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C)作为定性分析的主要手段,用GC及多种专用分析在现场作定量分析,结果:定性鉴别出潜艇舱室空气中376种组分,包括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有机物,无机成分等几类;定量测定了舱室中71种组分的浓度,以定量测定结果为主依据,结合各组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之后,有关潜艇论调的变化令人感到十分惊奇。现行的论调是:目前,那种在远洋深处以核潜艇隐蔽地进行较量的时代已经结束。从今后以后,近海和浅海海针成为潜艇的主要舞台,潜艇所执行的任务主要是向陆地发射武器,运送特种部队,布雷、扫雷、攻击水面舰船、秘密搜集情况、监视舰船航行以及进行水陆两栖作战等,对潜艇要求的变化,必将影响潜艇武器系统的研制。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可靠性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潜艇建造的生产特点,建立了潜艇建造生产过程质量评价的指标参数体系,分析了潜艇建造生产过程中质量评价指标的表达形式以及控制功能,提供了典型指标的算例结果,并说明了指标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潜艇的隐蔽性和攻击的突然性特点使其在现代战争环境下有很强的威慑力:后勤补给舰和运输船在潜艇面前就像小菜一碟,即便航空母舰、巡洋舰等大型作战舰艇对潜艇也颇为忌惮。现代潜艇不但能执行传统的攻击、破交、布雷和侦察封锁等作战任务,而且还能携带巡航导弹执行精确打击和战略打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探究气泡与附近潜艇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电火花气泡发生装置与高速摄像分析系统,在减压环境中对近似潜艇的深水圆柱周围不同位置的气泡进行研究。并以气泡通过圆柱结构中心的铅垂线为界的分类情况讨论深水圆柱周围气泡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圆柱结构附近的气泡的运动主要取决于气泡与圆柱结构间相对的攻角以及气泡质心到就近圆柱壁面的无量纲距离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减压环境中浮力的因素分析了浮力参数及攻角和爆距半径比对气泡第一周期运动时间和位移的影响,并总结圆柱下侧气泡不同爆距半径比下射流宽度的作用范围变化规律。研究结论为圆柱状的潜艇结构在水下受到攻击时的毁伤状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潜艇承载力是指抵抗静力载荷的能力,同时也是其动力抗沉能力大小的一个侧面。采用潜艇垂直面操纵性运动方程,考虑潜艇纵向水动力的平衡,将螺旋桨推力分解成系泊状态的推力和相对系泊状态减少的推力,导出潜艇承载力计算的动力学方程和承载力平衡方程。然后基于承载力平衡方程,提出潜艇极限承载力的4个衡准,并导出衡准参数的计算解析表达式。计算分析表明:螺旋桨是衡量潜艇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衡准参数能清晰地表征潜艇极限承载能力的大小,衡准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可为承载力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