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稀土渗剂的成分,渗碳温度和时间对渗碳层深度的影响,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渗层碳浓度梯度分布及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上元素在渗碳过程中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常规渗碳工艺相比,可提高渗速25%,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稀土渗剂的成分,渗碳温度和时间对渗碳层深度的影响,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渗层碳浓度梯试度分布及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渗碳过程中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常规渗碳工艺相比,可提高渗速25%,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渗碳层电磁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渗碳层中碳的分布进行非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渗层的碳分布模型及渗碳层深度与渗碳层中电磁特性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经淬火回火和既经淬火回火又经不同工艺气体氮碳共渗而获得了不同渗层厚度和不同组织的重负荷冷作用模具用钢W6Mo5Cr4V2钢试样的多冲击疲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只有渗层厚度和组织适合,脆性较低的试样,且在只有低冲击能量下,才具有比未经共渗的试样高的多次冲击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克面处理工艺—电刷镀Ni-W合金与联氛共修复合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碳氮共渗后使38CrMoAl钢表面的电刷镀层与基体的结合由原来的机械结合转变为冶金结合复合工艺处理后的表面层组织为Ni基体上分布着少量的WC和WN质点,复合处理后38CrMoAl钢表面的耐磨性较只进行电刷镀处理或碳氮共渗处理的38CrMoAl钢的耐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真空渗碳方法,以20CrMnTi 钢为对比对象,研究了27SiMnMoV 钢的渗碳工艺性能.结果表明:27SiMnMoV 钢与20CrMnTi 钢相比,渗碳层中碳化物细小;碳浓度梯度小;硬度分布平缓;力学性能指标α_k、σ_(bb)、f 均要高些.故27SiMnMov 钢的渗碳工艺性能优于20CrMnTi钢.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成分分析法、金相分析法、X射线结构分析法以及表面硬度、剥层硬度和显微硬度测定法研究了高速钢25W3Mo4Cr2V7Co5和25W6Mo5Cr4V2A1的渗碳温度和时间、淬火加热温度以及回火温度和次数对其渗层的碳浓度分布、金相组织、相组成、层探、表面硬度和硬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用切削试验进行了寿命对比,并对低碳高速钢的渗碳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针对混合型扩散控制的渗碳过程,建立了两个描述渗碳深度与时间关系的方程,扩大了经典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固体粉末法渗钛、渗铝及钛铝共渗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可行的工艺方案,并揭示了渗钛层、渗铝层、钛铝共渗层的显微硬度与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 x 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对40Cr、42CrMo、38CrMoAl 及 32Cr2MoVAl 钢尿素软氮化后的渗层组织、微观内应力、成分和硬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和分析,提出不同成分的钢在一定温度下软氮化后渗层中形成不同成分、不同数量和形态的合金元素氮碳化合物的 GP 区;中间相和弥散分布的微细氮碳化合物机理,并认为它们是表层内形成高的内应力和高的显微硬度的根本原因,是提高材料机械性能、耐磨性能和零件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研究电镀Co—W—T_1三元合金新工艺的意义和理论依据;重点阐述了在碳钢和合金钢上电镀Co—W—T1合金的电解液组成、配比以及电解工艺条件;较详细地分析了影响镀层质量及性能的因素,对电镀合金后进行低温氮碳共渗,从而提高渗层耐磨性能以及在二汽标准件厂冷作模具中的应用效果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