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铁路货运直达化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货运直达化运输组织对提高铁路效率和效益有重要作用。结合货运直达化现状,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logistic方程,以描述铁路货运系统的运行优化机制。铁路货物运输直达化改革能够促使我国铁路货运系统达到整体优化。铁路货物运输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有自动趋于稳定有序的特性。当结构中序参量的潜在值与实际值发生较大的不平衡时,铁路货物运输系统内部就会产生更多的涨落,促使序参量达到新的稳定解。直达化通过引发这种不平衡,促使铁路货运系统迅速优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为了在边坡极限平衡分析中,能够正确确定控制性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从而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其防护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方法:在系统研究Barton公式的基础上,结合2个边坡工程现场勘察取样、室内实验、提出了结构面粗糙度的确定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研究结果:提出了采用坡度均方根系数来确定JCS的方法,拟合出二者的关系式,提高了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对于软弱结构面,提出根据充填厚度(平直型软弱结构面)或充填度(粗糙型软弱结构面)确定其抗剪强度参数的方法和原则。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在粗糙度系数准确测量的基础上,Barton估算方法提供的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可直接用于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该方法预测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是可靠的,且具有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公路、铁路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评价。  相似文献   

3.
物流节点系统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分析物流节点系统配置方式及其特点基础上,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物流系统节点系统的耗散结构的特性和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物流节点系统演化主要取决于物流发展政策,同时,区域产业结构和物流基础设施对物流节点的演化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北京地铁10号线和13号线换乘车站(知春路车站)在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和运营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对3种预加固方案(水平旋喷桩、管幕和小导管注浆)下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进行分析。采取预加固措施后,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同时从地层适用性、加固效果、环境影响、施工工艺、工程造价、结构变形和受力等多方面对3种预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既有地铁车站所处环境和重要性等级为基础,建议选择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安全,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5.
天线系数是辐射类的电磁骚扰发射(EMI)检测中主要不确定度来源之一,如果天线没有被准确地校准,会影响到后续所有的测试过程。对于天线校准的方法,至今仍然有一些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譬如未考虑近场耦合问题以及平衡不平衡转换器(balun)对天线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等等。尤其是在低频(30M~180MHz)的情况下,近场耦合的影响相当明显,给测量带来很大的误差。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描述了一种能计算已知balun结构和近场耦合的数值仿真方法,然后利用该方法分析了不同的balun结构对EMC线天线的影响,并根据特定的balun结构对近场耦合进行了量值分析,最后重点针对常规EMC测试情况,根据特定的balun结构计算出了近场耦合系数,并且在一个实际的测试场地上尽可能地验证了数值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SEM对热喷涂Ni-Cr涂层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涂层相结构进行X-射线衍射谱分析,并就列车车轴涂层抗微动操作性能对涂层组织结构依赖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热涂层工作层为多孔、疏松并有不同形貌氧化物的铁素体(a-Fe)与奥氏[γ-(Fe,Ni)]复相层状结构组织。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涂层层状结构阻碍微动疲劳裂纹扩展。微协磨损前后合金元素分布状态的对比分析表明,微动磨损导致涂层工作层中Ni元素的再分布。溶入奥氏体Ni量的增加有利于奥氏体稳定化和提高奥氏体断裂韧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裂纹在涂层中扩展的阻力并对防止涂层碎裂层与剥离起到一定作用。合金涂层对提高车轴抗微动操作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列车纵向缩比模型试验中轮轨摩擦力载荷难以精确缩比的问题,基于列车纵向多体耦合碰撞模型,以国内某8编组动车组为例,研究轮轨摩擦系数对碰撞过程中能量耗散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列车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耗散主要集中在头部碰撞界面,且轮轨摩擦系数对列车碰撞过程中响应规律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采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头部碰撞界面最大压缩量(D)关于运行车辆轮轨摩擦系数(μ_1)、静止车辆轮轨摩擦系数(μ_2)的三阶响应曲面,实现不同摩擦系数间的相互转化,并同列车1/8比例模型碰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响应面模型的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相对误差为8.86%,说明响应面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范思圣 《铁道车辆》2006,44(8):28-31
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2种铁路起重机伸缩式平衡重的结构形式和特点,从技术发展过程、结构、性能与价格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设计的基本原则,指出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设计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综合性问题,它与所选的制造机械零件材料的性能、制造工艺过程、生产的现场条件、生产批量及经济性等因素有关,机械零件结构工艺尤其应考虑零件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结构的合理性.指出机械的结构应与生产工艺过程相适应,与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相适应.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在许多情况下,材料一旦选定,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也基本确定,零件结构的基本形式也相应确定;同时,零件的毛坯成形工艺对零件的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挖顺序法施作的地铁箱体,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完后,从底部自下而上顺序浇筑混凝土,浇完底板后,需拆除最下面一道支撑,以便于浇筑侧墙和顶板,利用施工完的底板(达到一定强度)作为最下面一道支撑,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验算此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Y32(Ra)型转向架称重阀组件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给出了该称重阀的主要技术参数,并简单地介绍了该阀的试制过程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刘文胜  程平 《铁道车辆》2006,44(11):10-12
介绍了KM_(70)型煤炭漏斗车的研制过程、主要技术参数、技术特点、结构、试验情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C70A(C70AH)型运煤敞车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C70A(C70AH)型运煤敞车的研制目的、研制过程、主要技术参数、结构、性能特点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针对列车交会运行时高架轨道箱梁结构的振动问题,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多种列车交会工况下的车桥耦合联合仿真模型,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分析列车交会运行时箱梁结构振动传递规律,以期为高架轨道箱梁结构振动噪声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列车双线等速交会时,箱梁结构跨中截面的位移响应大于列车双线不等速交会时的位移响应,其中在箱梁顶板和底板位置,等速交会时的振动位移响应约为列车单向运行时的2倍,不等速交会时的振动位移响应约为列车单向运行时的1.66~1.72倍;(2)列车双线等速交会与单向运行时的箱梁局部振动频率基本相同,但等速交会时的加速度响应幅值约为单向运行时的2倍;(3)列车通过时,翼缘板处振动位移最大,腹板次之,底板最小;(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架轨道箱梁结构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介绍岩石损伤强度理论及工程应用尚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成果在当前隧道设计施工中应用的可能性.对隧道"承载拱"形成机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围岩承载能力的途径.研究结论:(1) 岩石损伤强度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对隧道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可在理念层面加以应用;(2) 改善应力状态有助于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3) 围岩的承载能力是时间的函数,可以通过施工措施加以控制;(4) 在地壳浅层,隧道设计荷载取决于应力状态和洞周围岩整体破坏的范围;(5) 应重视施工措施对围岩承载能力的负面影响,施工过程必然在围岩中产生正、反2种作用,施工要做的是将正向作用发挥到极至;(6) 尝试在宏观层面开展能量耗散与释放机制及相应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对加快隧道设计施工基础理论的科学化进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玫肖 《铁道学报》1997,19(6):63-67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最成功的一个分支,确定专家系统的结构是构造专家系统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作者在文中提出和分析了专家系统的三种结构: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专家系统的流行结构、专家系统的理想结构,对每一种结构都做了详细的描述,为构造专家系统提供了一条捷径。并在原铁路路基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系统结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路基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理想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已知加性扰动下系统鲁棒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莉  苏斌 《铁道学报》1996,18(2):82-86
用多变量频域分析的方法,讨论线性多变量单位反馈闭系统在非结构的传函为真的加性扰动下,当被控对象传函为真,稳定化补偿器传函为真时,补偿器使该受扰闭环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尾矿库中伴有各种复杂的理、化、生等效应下的污染物传递过程。分析了尾矿中污染物的传输机理和涉及的层流有限速率模型、涡耗散模型、涡耗散概念模型3种化学反应模型各自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应用FLUENT软件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型下的尾矿污染过程,模拟结果显示:Laminar Finite-Rate模型的残差曲线迭代到160步开始收敛,Eddy-Dissipation模型的残差曲线迭代到300步后仍未稳定,EDC模型的残差曲线变化较平稳迭代到120步就趋于收敛。结果表明:涡耗散模型下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更明显;计算效率上,涡耗散概念模型比层流有限速率模型模型低;层流有限速率模型和涡耗散概念模型比涡耗散模型的计算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9.
任重阳 《铁道车辆》2004,42(11):35-35
L-A型、L-B型组合式制动梁采用的是美国的成熟技术,在引进过程中进行了结构改进。笔者仅就闸瓦托的结构形式和滑块磨耗套的配合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北京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情况的基础上,采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以拱顶埋深6 m、直径10 m的地铁隧道为例,研究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情况下,隧道结构在位移、变形、内力(弯矩和轴力)、塑性区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的情况下,隧道发生整体上浮、结构整体破坏的可能性不大,但会使隧道结构的内力(弯矩和轴力)发生变化,并且产生变形,会对地铁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变化甚至有可能引起结构的开裂、渗水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进行地铁、地下结构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对地下水的变化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