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既有电力贯通线为铁路运输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供应。郑州铁路局现在大部分区段还是一路自闭线路供电,不能满足运输生产的需要,应实行自闭双回路供电,文中介绍了怎样合理的在运营铁路十分复杂的狭窄地段,选择出一条利于运输生产,又便于巡视、检修投资又少的最佳贯通线的径路。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我国铁路开始采用10kV电力贯通线供电,贯通线的投用使铁路用电状况大大改善。铁路干线采用电力贯通线供电后,沿线车站的信号、生产、生活用电由原来分散的单电源供电方式改变成专线专屏集中供电方式。由于在各配电所增加了调压器和电容补偿,不但改善了电能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生产用电的可靠性。贯通线的电源是由分布在铁路沿线的10kV铁路配电所供给的,一般相邻两配电所间距40~50km左右,相邻两所通过真空断路器均可向供电臂上送电,所内设有电源互投装置(见图1)。正常情况下规定一种运行方式,如甲所向乙所供电…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优化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梳理现行铁路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主要采用的设计标准及文件,主要包括《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1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16)、《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TG/01—2014)等,结合工程实践及调研情况,本着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提高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原则,对其中有关条文给出优化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铁路电力系统承担着为铁路电力自闭线、贯通线、站馈线等重要负荷线路供电的重任,然而西部地区铁路电力10kV取电异常艰难,传统解决方案存在着各种难题和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铁路净化电源装置,并对该电源装置的组成与原理、技术特点与指标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装置有效隔离了牵引电网存在的各种电能质量问题,尤其是对该类型装置进行单相接地故障测试,证明该铁路净化电源装置已具备为铁路电力进行供电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从德国铁路电力看我国铁路电力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具体介绍德国铁路电力供应的理念、技术标准、合理的供电方式和设备布局、高质量的供电设备以及先进的运营维护方式,并结合我国铁路的电力供应状况,指出值得我国铁路电力借鉴的几个方面,以促进我国铁路电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是多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铁路枢纽的客运负荷中心,是涉及车站、联络线、动车所和机务等多种技术设施构成的大型铁路综合设施,对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本文从铁路枢纽大型客站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牵引供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特点,对大型客站在牵引供变电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及提高牵引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论:(1)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应优先设置牵引变电所,细分供电单元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运营维护的灵活性,并充分考虑越区及过渡供电方案;(2)大型客站牵引变电所和电力变电所优先采用合建方式,合建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应结合外部电源要求及项目特点确定采用线路分支接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3)大型客站内电力牵引合建所一般采用户内开关柜布置方案,以节约占地面积及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客运专线铁路电力变配电所电源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欣 《铁道工程学报》2011,(4):71-74,119
研究目的:根据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电源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优化设计方案的思路和减少外界制约因素的有关注意事项。研究结论:客运专线铁路电力变配电所电源工程受各方制约因素较多;电源工程应以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为原则;关注供电能力和用电需求的近远期关系和电源本体工程与市政管沟投资的关系等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特大型站房或枢纽应优先充分利用牵引电源。本研究可为类似铁路电力电源线路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力牵引供电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现状,对铁路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进行了对照研究,认为铁路行业标准缺少电力牵引供电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规定。具体项目按照国家标准或参照电力行业标准控制牵引供电防雷质量的可操控性和制约性不强,缺少过程监控规定,存在雷击安全隐患。文中建议牵引供电标准补充牵引供电的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规定,建议组织铁路多专业、多部门系统地研究铁路综合防雷课题并编制标准,标准应涵盖实施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9.
根据TB 10009—2005 J452—200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4.6条规定,牵引变电所所用交流电源应采用两路电源,一路应取自27.5 kV母线,一路应取自10 kV电源,其二次侧应装设自动投入装置。目前兰新线牵引变电所交流系统根据设计要求有两台自用变  相似文献   

10.
世界电力牵引的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了。电力牵引的优越性越来越显著。许多国家在运输最繁忙的主要干线采用电力牵引,大幅度地提高了运输能力。早期铁路电气化主要是直流和单相低频交流制。自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法国首先采用25kV 单相交流工频电流制以来,世界各国铁路电气化优先采用这一制式。我国也采用了这种先进的电流制。电力机  相似文献   

11.
牵引方式是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合理的牵引方式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锦白铁路是一条以煤炭运输为主的货运铁路,运量到发地集中,通道独立性高,运量增长潜力大,采用电力牵引优势明显,这也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及铁路规划,且运营期的费用较内燃牵引节省程度大,投资回报率高,回收期短,所以本线的牵引方式宜采用电力牵引。  相似文献   

12.
随着铁路运输要求的提高和铁路改革向纵深推进,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实行周期检修体制已不能满足牵引供电的要求。而状态修是有针对性地适时检修,既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又能最大限度减少维修工作量;达到了科学、经济运行,达到更好地为运输生产服务的目的。略阳供电段于2001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不断发展,供电安全与供电可靠性引起线路故障时常发生,从而导致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影响。研究表明,在红柠铁路,随着运量的提升,牵引机车类型的变化,原设计的牵引供电系统能力逐渐不能满足现在的供电负荷需求,经常引起牵引变电所馈线跳闸。本文通过对红柠铁路柠条塔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过流Ⅱ段跳闸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调整馈线整定值、合理优化运输组织方案等临时解决措施,以及对牵引供电系统进行能力提升改造等永久性解决措施,为红柠铁路满足运量提升,保证红柠铁路运输畅通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勇  滕建武 《电气化铁道》2006,(Z1):12-14,19
本文阐述了铁路电力牵引电源互为利用的经验,结合高速铁路特点,提出了高速铁路电力牵引电源互为利用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太崇铁路连通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比赛地太子城冬奥村和张家口崇礼区两大核心区,是北京冬奥会交通保障的重要项目。本文从供电能力、运营维护、建设工期等角度,在牵引负荷特性、牵引供电方案、外部电源、变电设备选型等方面对太崇铁路供变电设计进行研究,充分保障了牵引供电能力,满足了建设工期要求,方便了运营维护,圆满完成了奥运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6.
征稿通知     
<正>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在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等诸多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提高供电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供电质量,解决施工建设及运营管理单位在铁路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新技术难题,总结推广电气化铁路供电电力可靠性与运营维护管理方面的新技术和科技成果,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及运营维护分委员会拟于2015年9月召开"电气化铁路供电、电力、运营维管安全  相似文献   

17.
既有铁路枢纽站区牵引供电方式复杂,运输生产繁忙,供电设备天窗修组织困难;在发生故障时,波及影响范围大,不利于应急处置,需要进行优化改造。以武汉、襄阳枢纽为例,针对既有枢纽站区引入新线、货运编组站外包线、站线股道供电单元未细分,以及扩能引起的供电能力等问题,探讨相应的优化改造方案,阐述优化改造效能,并总结提出铁路枢纽牵引供电相关优化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运能运量不断增加,为保证牵引负荷的需要,营运线既有牵引变电所设备已不适应,新一轮的既有牵引变电所设备施工改造不断进行。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路运输的重要基础保证。确保牵引变电所安全、稳定、可靠供电,是供电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确保营运线施工安全是我们全面完成运输、施工任务的前提。如何确保既有牵引变电所内设备更新改造有序可控、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是摆在牵引供电系统干部职工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在既有牵引变电所内施工的实践,就如何强化对既有牵引变电所内施工安全控制,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我国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发挥了巨大作用。伴随近10年铁路改革发展和技术进步,工程现场暴露出内业资料填写工作量大、进场原材料质量难把关、隐蔽工程质量难追溯、新施工内容无检验要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次全面修订电牵验标,解决标准操作性问题、原材料质量把控问题、全过程质量控制难题,并满足工程责任可追溯的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现发布《铁路轨道工程预算定额》、《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预算定额》和《铁路给水排水工程预算定额》,自2006年4月1日起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