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沿海港口发展与布局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对国内这一领域积累的大量文献的研究,并从影响因素、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三个角度综述我国沿海港口发展与布局.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沿海港口发展与布局研究的重点是:加强海向腹地研究;加强定量研究;加强新兴港口群研究;加强港口功能多元化研究;加强港口间合作研究.以期对我国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建立“无水港”,拓宽腹地,打造供应链 随着经济全球化、广东沿海港口腹地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全球港口供应链的形成,使得广东沿海港口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更多而稳定的货源,是港口广东沿海港口能否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建立“无水港”,拓宽腹地,打造供应链 随着经济全球化、广东沿海港口腹地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全球港口供应链的形成,使得广东沿海港口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更多而稳定的货源,是港口广东沿海港口能否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杜鑫  陈君 《中国水运》2010,(12):40-41
沿海港口经济发展是江苏省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功能区划是港口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重要举措。文中在研究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沿海港口资源、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港口开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通过探索更有效的港口规划和发展模式、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临港产业、扩大腹地范围、提供优惠政策、强化岸线管理、节约利用岸线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港口功能等措施来促进江苏沿海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港口发展环境的愈发复杂,中国沿海港口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因此,港口竞争力的研究对于沿海港口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准确地评价中国沿海港口的竞争力,促进其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从港口条件、港口生产力水平、腹地城市、港口发展潜力和集疏运便捷程度5个方面出发,设计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法对13个沿海主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单排序和总排序分析,同时运用DEA法对港口进行有效性分析、规模收益分析、无效港口改进分析.最终研究结果表明:13个主要港口中的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天津港、广州港、深圳港、青岛港的竞争力普遍较强,而其他港口则相对较弱,另外湛江港、汕头港、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为非DEA有效,其余港口为DEA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度是指港口物流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彼此配合和相互促进的程度,从定量的角度,动态反映港口物流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的辨证联系。一、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因素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物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因素、"硬环境"因素和"软条件"因素三个方面(见图1)。  相似文献   

7.
于汝民 《中国港口》2003,(10):12-14
<正> 我国沿海港口正处在一个群雄逐鹿、迅猛发展的时期。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及货物运输结构的调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更快。集装箱运输对一个港口的地位及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津港是我国最早开展国际集装箱装卸业务的港口,在新形势下,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分析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天津港集装箱的发展,把天津港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港口经济腹地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今后进行港口与腹地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港口腹地的划分、港城关系、交通运输及港口发展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与评价,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研究:(1)从内陆交通运输与海运技术相结合的角度对港口与区域发展进行研究;(2)在港口对共同腹地的吸引和相互作用方面多进行定量研究,提高对腹地范围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3)揭示港口自身发展规律及其与腹地范围扩大的相互作用机制;(4)从微观角度研究港口、城市、区域有机结合与内陆经济腹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港口腹地范围的划分;(5)采用定量方法对港口腹地范围和空间分布情况作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9.
港口和物流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物流涉及到综合运输,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新要求。港口腹地延伸,将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而依托于港口的物流和种种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港口和物流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物流涉及到综合运输,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新要求.港口腹地延伸,将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而依托于港口的物流和种种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港口集装箱货源腹地开拓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港口集装箱货源腹地的拓展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至关重要。港口腹地越广,吸引内陆适箱货量越大,对港口的集装箱物流越有保障。作为沿海港口,为了更好地发展港口物流,为内地外贸  相似文献   

12.
<正>港口集装箱货源腹地的拓展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至关重要。港口腹地越广,吸引内陆适箱货量越大,对港口的集装箱物流越有保障。作为沿海港口,为了更好地发展港口物流,为内地外贸  相似文献   

13.
付博新  张鹏  丁嵬 《中国港口》2013,(12):51-53,50
<正>当前世界很多地方,大城市都拥有一个大港口(包括海港、河港等),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港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学者往往以区位优势进行解释,空间经济学者则从集聚效应和自我增强的角度进行解释,运用数理分析成功地对港口演变为城市进行模式化。对港口与城市、港口与陆向腹地、港口与海向腹地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港口功能及港口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一、港区平面布置形态分类  相似文献   

14.
1我国内陆港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沿海港口竞争日趋激烈,各大港口逐渐将目光从沿海地区转向内陆腹地;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战略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迈入快车道,区域分工和产业转移加快,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互补效应持续增强,使得沿海港口腹地不断向中西部  相似文献   

15.
赵娜  孙光圻 《水运管理》2007,29(9):22-25
为明确2006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对于我国沿海港口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作用,从我国沿海港口未来发展趋势入手,分别阐述未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5大区域港口群以及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旅客运输等8大运输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对我国港口新发展所产生的国民经济效应、岸线资源优化效应、群体优势效应、经济乘数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腹地经济引擎效应逐一进行分析,说明其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栾驰铠 《水运管理》2024,(3):13-16+36
在目前港口布局趋于稳定的大背景下,我国沿海港口逐渐显现运输业务同质化、恶性竞争加剧等问题。为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客观合理地分析各港口分货类竞争力,厘清港口群内部竞争关系,构建港口分货类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各港口分货类竞争力。以山东沿海港口为例,对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货类的港口竞争力不同,这与港口生产能力、作业条件、城市发展水平、腹地产业支撑能力等密切相关。该评价方法可为港口竞争力分析提供支持,助力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7.
江苏沿海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张守国 《水运工程》2011,(10):63-65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沿海港口建设正在迅猛开展。港口吞吐量的预测对于港口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港口和腹地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出发点,分析了可能影响江苏沿海港口吞吐量的若干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过去10年影响港口吞吐量的最关键因素,剖析了江苏港口发展的内在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基于影响机理的预测模型。最后使用模型对江苏港口吞吐量进行验证分析,模型为江苏沿海港口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初现以及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部分地方港口加快了其港口资源整合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内壮大了港口自身的实力,实现了港口的一体化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颁布为我国港口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如何实现港口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港口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9.
合建"无水港":沿海港口争取腹地货源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一 《中国水运》2007,(12):62-63
1随着沿海地区港口间的竞争加剧,如何争取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成为港口经营者最关注的事。近年来,与内陆地区合建"无水港",已逐步成为沿海港口占领内陆腹地货源"高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港口经济腹地的若干因素,提出了扩大港口经济腹地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