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我国救助飞行队的成立,直升机海上搜救的发展。简单介绍了,我国目前所具备的海上搜救能力,搜救特点和搜救范围。着重于直升机远海搜救的实施,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为我国直升机海上搜救的发展谏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正式运作的第一年。一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交通部的直接领导下,在有关部委、解放军及武警部队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及海事、救捞等专业和社会救助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海上救助工作战绩辉煌、捷报频传、举世瞩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国际航空和海上搜寻救助手册》,海上搜救责任区是指"一个划定明确范围的,与救助协调中心相关联的,在其中提供搜寻救助服务的区域"。各国应在搜救责任区内建设船舶交管系统等遇险标的定位系统,并提供足够的应急救助力量,即海上搜救责任区可作为各国海上管控能力建设合法性的重要依据,亦被各国视为海洋主权的组成部分。为此,世界各国在交叉海域几乎都存在或存在过搜救责任区争议。在我国南海水域,各国海上搜救  相似文献   

4.
随着救捞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救助和打捞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沿海立体救助体系的建立和救助船舶动态待命制度,大大提高了救助反应速度和救助效果.但是与最快速、最科学、最有效的救助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对海上搜救工作的总体要求,提高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以保证人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国家海上专业救助队伍是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国防交通战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应海上值班待命和救助需要,交通救捞系统各救助局建造并投入使用了多艘先进的救助船艇,先后列编了多艘大功率救助船舶.实践也证明这种大功率救助船在实施海上人命、财产救助,维护海洋环境清洁,助力国家能源发展和经济建设,维护国家海...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6月救捞体制改革以来,海上专业救助力量得到显著提高,有效地保障了海上运输及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近些年来,因海上险情信息不实、协调不当或随意动用海上专业救助力量而开展脱离实际的海上救助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肖克平 《水运管理》2021,(3):4-6,13
1救捞系统是我国海上应急救援中坚力量我国海上应急救援力量包括救捞系统(1)专业队伍,海事、港航公安、渔政、公安水上执法等救援队伍,以及应急救援志愿者等,过往商船、渔船也有义务参与海上应急救援行动。救捞系统是我国唯一的国家海上应急救捞专业力量,具有执行空中、水上水下立体救助任务和应急抢险打捞任务的综合能力,最危险、最紧迫、最艰巨的海上救助打捞任务大多是由救捞系统专业队伍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为使海上航行船舶、移动石油平台、海上设施和人员等在航行和作业过程中遇险时能得到及时救助,结合海上搜救的实际情况,针对海上搜救工作局面的特殊性、紧迫性和时效性等问题的处理,此文简要地分析粤西海上搜寻救助工作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检》2008,(10):58-58
在“神七”飞天过程中,交通运输部救捞局抽调了救捞系统最先进的4艘大马力海上专业救助船参与海上救援保障任务。而这4艘专业救助船均安装了海兰信自主研发的船舶监控管理系统(VMS),实现了个救助船只与指挥中心之间视讯实时连通,使救助工作能够更加有序、高效、准确地开展,也提升了海上救捞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重大海上突发事件需要国家搜救服务机构迅速作出反应,组织大规模搜救行动,救助人命并化解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险情。引发重大海上突发事件的原因有很多,除海上运输可能造成重大海难事故外,其他行业如民航运输、海洋石油、海洋养殖捕捞都是重大海上突发事件潜在的事故源。  相似文献   

11.
任茂 《珠江水运》2016,(5):76-77
本文概述了我国直升机海上搜救特点,着重介绍了直升机海上搜救前对救助点信息的预判,通过综合分析选择科学且可行的搜寻模式、高度、速度和吊运方式,进而优化搜救计划,保障救助工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救捞事业是党和国家构筑的海上德政工程,以救助人命、保护环境、服务社会、保障安全为宗旨,突出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执政为民的理念。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救助打捞队伍,承担着海上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等重要使命,是海上德政工程的重要践行者之一。救捞事业诞生以来,几经重大海难的考验和  相似文献   

13.
3月23日,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与韩国西海地方海洋警察厅在山东烟台举行海上搜寻救助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该《备忘录》旨在加强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与西海地方海洋警察厅在海上搜救业务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做好中韩水域间海上搜救应急工作.提高海上搜寻救助行动效率。  相似文献   

14.
薛寒冰  骆义  焦芳芳 《水运管理》2013,(11):36-38,42
通过对救捞系统体制改革后发展模式的分析评价及其所作出社会效益的定量评估,明确救捞系统“三位一体”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但相比其他海洋强国,我国救捞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提出发展建议:坚持走“三位一体”独特具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四个转变”;进一步发展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建设多层次、多方位的海上救助综合体系;加强救捞法律法规建设;实施“四项战略”,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粤域海事     
<正>湛18江人海全域部一获船救失控9月14日上午"三航奔腾桩1号"施工船在硇洲岛北离岸约2.5海里处因大风处于危险之中,船上18人受困。接报后,湛江海上搜救分中心即协调湛江救助基地派出"华英397",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一架直升机待命,协调中海油南油公司派出了"海洋石油676"赶往现场,进行拖带救助。当日下午1740时"三航奔腾桩1号"船上18人已被附近的"海洋石油676"成功救助。(张超)  相似文献   

16.
"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震惊中外、影响巨大。作为国家海上专业救援队伍,救捞系统在"桑吉"轮应急处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在应急救助效率和打捞处置能力上仍存在薄弱环节。结合海上安全形势和救捞系统现状,主要对救捞系统防治海上重特大风险和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行了思考,从装备建设、保障措施、应急预案三个方面分析了救捞系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救捞体制改革完成后,交通部海上专业救助力量实行了动态待命值班制度,建立厂海空立体救助体系,提高了海上人命救助效率,并且已经从海上逐渐延伸到内水。海上专业队伍抢险打捞成绩斐然。国家专业海上救助、打捞队伍已经成为国家应急反应机制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航运市场和海洋经济必将进一步繁荣。但随着海上船舶的大型化、  相似文献   

18.
邓新建  杨慧 《珠江水运》2011,(20):46-47
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面积已累计达到5500多平方公里,重大海上溢油事故频发,赔偿范围如何确定?传统的海上救助报酬体系以获救财产为中心,在现代社会对海上污染零容忍的今天,如何从法律层面实现以环境救助的理念变革?近日,在由中国海商法协会救助打捞法律专业委员会与海运法规专业委员会、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广州海事法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海上救助与油污损害赔偿法律研讨会上,海洋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成了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祖乙 《航海》2009,(3):21-22
2009年4月5日14时55分,“东海救111”轮救助船员经过连续76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在救捞系统和远洋公司多位资深船长的合作指挥下,终于将国际超大型钻井平台“希望一号”由南通中海造船厂安全运送到启东连兴港,刷新了救捞系统大马力拖轮拖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纪录。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3日,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办,河北省海上搜救中心承办,唐山市人民政府协办的"2021年国家海上搜救无脚本实战演练"在河北曹妃甸海域成功举办。实战演练以"强化科学搜救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主题,突出"实战性强、专业性强、科学性强"三个特点,模拟1艘渔船在曹妃甸海域因大风天气翻扣、11人失联的重大险情,河北省海上搜救中心协调指挥国家专业救助船、海警以及渔政等公务船、社会救助力量等协同联动,迅速开展大规模海上搜救。实战演练综合运用了救助直升机、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智能无人艇等新技术新装备,形成了陆、海、空、天立体化综合救援网络,对海上遇险人员实施快速、有效搜寻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