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沉管隧道管节线形控制是沉管安装施工的一个重要工序。综合世界上具有标志意义的沉管隧道管节调位方法进行分类和比较,较完整地阐述世界各大沉管隧道的管节线形调整工艺,对沉管隧道管节线形控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外已建沉管隧道相关施工技术为依托,对常用管节沉放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常用管节沉放方法如浮吊法、浮箱沉吊法、升降平台法和抬吊法的施工流程及技术措施,并对4种管节沉放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比较,给出每种管节沉放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方法的选择、工艺优化以及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外已建沉管隧道相关施工技术为依托,对常用管节沉放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常用管节沉放方法如浮吊法、浮箱沉吊法、升降平台法和抬吊法的施工流程及技术措施,并对4种管节沉放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比较,给出每种管节沉放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方法的选择、工艺优化以及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港珠澳大桥遂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外海条件下埋深最深的沉管隧道工程,该沉管隧道断面大、管节质量大、混凝土抗裂要求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工厂化预制工艺进行沉管管节的预制。由于预制工艺复杂,项目前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众多工艺的改进和创新。介绍了工厂法预制的工艺及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水道港口》2022,(1):85-89
文章以灌河口5万t级航道整治工程施工项目为实例,针对沉管穿越航道的两种敷设方案,通过综合分析进行优化比选,并对沉管敷设中涉及的沉管槽开挖以及沉管沉放工艺进行分析,提出沉管敷设施工工艺的要点。结果表明:优化比选后的沉管敷设方案在施工安全、技术难点、施工效率、通航影响等方面更适用于该工程;文章采用的沉管槽开挖尺寸简易计算公式计算出的沉管槽开挖宽度满足工程实际需求。文章旨在为类似工程中沉管敷设方案的优化确选以及沉管敷设施工技术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6.
港珠澳大桥沉管拖航是在外海、受限航道进行,现场需要10艘以上的拖轮控制沉管姿态,因此沉管拖航是隧道施工中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工序之一。为了降低施工风险,增加拖轮配合的熟练性,在首节沉管拖航前利用大型半潜驳船进行4次沉管拖航模拟演练,经过演练方式的对比和试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拖航工艺和浮运导航系统,确保了33节沉管的拖航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对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的沉管作业系统进行分解研究,分析动力系统集成、作业绞车系统、压载调驳系统、气象观测系统、拉合系统、动力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DP)系统、施工管理系统和船管对接等设计和建造方面的技术要点,阐明沉管作业系统的装船精度控制关键点,提出可行的工艺控制方法,为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的研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沉管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滨海电厂排水工程,随着新工程的不断建设,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施工工艺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依托国内外已建及在建沉管工程,针对排水沉管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处理方法、接头处理方式及浮运安装工艺等相关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了排水沉管安装、回填、使用及检修过程中的受力工况,针对电厂排水沉管结构内力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计算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有限元软件ANSYS实现了沉管全生命周期受力分析。通过对电厂排水沉管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方法研究,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利用圆孔扩张理论对CFG 桩处理公路软粘土的成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依据工程实例对沉管引起的桩间土超静孔压、地表隆起量及土体挤密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CFG 桩沉管的“隔桩跳打”工艺,解释单桩沉管过程对相邻已打桩成桩质量的影响,以及复合地基桩间距的合理设计均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距离沉管隧道通讯在施工中面临的影响因素较多,隧道距离的延长导致的直放站数量增加、隧道内舾装件对信号覆盖的阻隔、难以避免的交叉作业带来的复杂的隧道内环境以及恶劣天气条件等都对通讯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一套相对稳定可靠的通讯工艺,以满足隧道内日常通讯、应急通讯以及沉管安装期间隧道内与安装船之间的不间断通讯。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例,结合施工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对通讯工艺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澳门国际机场人工岛填筑工程成功地敷设了总长度为6040m的4条用于基槽清淤的沉管及2条共长约800m吹砂用的沉管。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沉管敷设中主要环节所采用的工艺措施及工程体会。  相似文献   

12.
铁元芬 《珠江水运》2024,(5):132-134
本文通过阐述沉管隧道的工艺流程、材料设备和质量控制情况,重点研究了沉管制造、下沉定位、连接密封以及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表明:沉管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但仍需持续优化;定位与拖运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但超大断面仍面临挑战;连接密封与衬砌工艺改进,但机械化程度有限;安全与环境管理日趋规范,但需因地制宜。只有加大核心技术创新,沉管隧道制造水平才能提升。  相似文献   

13.
HDPE管段的沉放工艺直接影响管段水下对接的效率以及成功率,是HDPE管段水下安装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的灌水沉放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将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首次提出采用气囊配合"牺牲绳"控制管段灌水沉放的方法,并得出确定气囊数量的方法与原则,进而提出满足变水深条件下的大直径超长HDPE管的灌水沉放工艺。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沙特吉赞JIGCC取排水工程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安装工程中,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量国内外调研和国内现有相关设计标准、规范、研究理论成果,总结国内外三明治沉管结构设计施工的实践经验,通过大量国外设计施工查询、工艺试验方法参数论证、可行性检测类型的成套技术咨询,依托港珠澳岛隧工程最终接头施工条件,结合"引进、吸收、转化、创新"的思想制订了一套适合最终接头施工的技术方法。钢壳混凝土三明治组合的沉管结构,其应用领域、施工工艺较特殊,工程案例很少,目前仅在日本有类似的应用案例。所以在港珠澳大桥方案比选阶段前往日本进行了大量的咨询调研考察,对沉管隧道钢壳混凝土三明治工法形成初步了解;对钢壳混凝土三明治沉管的起源、应用性、功能及成套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实现了钢壳混凝土三明治沉管结构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电厂取排水工程的沉管法主要计算内容进行总结,列举沉管常见连接型式,并简介公(铁)路工程中沉管隧道接头型式为取排水工程沉管的密封性优化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荣柱 《中国水运》2014,(10):300-302
南方某工程的海底排水管道采用预制混凝土沉管,标准单节长度30m,单节重约1,000T。沉管安装采用3,000T半潜驳运输,500T起重船辅助吊装,基础采用碎石支墩,安装后进行沉管底部灌砂处理,安装完成后进行回填覆盖。文章从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对混凝土沉管的水上安装技术之碎石支墩施工、沉管的运输和下潜、吊装、底部灌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的沉放是沉管隧道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解沉管隧道管段沉放过程中的运动特性,对双驳船施工沉放的沉管隧道管段进行了频域计算分析.基于线性波理论和三维分布源法,计算得到波浪作用下沉管管段沉放过程中的波浪荷载及频域运动响应.计算中假定驳船本身的运动较小,忽略了驳船的运动对管段运动响应的影响,缆绳作用力由静力学方法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沉管受到的波浪荷载在靠近水面的位置较大,并随着沉管沉放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沉管受到的波浪荷载先增大而后减小;沉管的运动响应一般在离水面近的位置较大,并随着沉放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某沉管隧道的管节舾装作为沉管预制和沉管出坞、浮运的连接环节,是沉管出坞、浮运、安装的前期工作,在整个沉管安装项目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导向杆、导向托架的安装精度对沉管的浮运、安装影响重大,故需在其安装过程中进行细致的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9.
马宗豪 《水运工程》2014,(5):148-151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全长约6 km,海底隧道沿纵向呈"W"型布置,长距离隧道通风存在难点。分别研究了长距离沉管隧道单机压入式通风和串联式通风技术,通过在工艺设计、风机选型、经济性方面进行对比验证,阐述了单机压入式通风技术的优点,对于解决国内外长距离隧道通风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沉管管节干舷值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沉管隧道的施工经验对某沉管隧道大型柔性管节的预制精度进行了推荐,并给出了预制精度方案下干舷值的变化范围,可为今后沉管隧道管节预制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